一張特製的黃麻紙,被鋪在案几上。
這種黃麻紙,每個宰臣都很熟悉。
它是過去的政事堂,現在的都堂宰臣們專用的紙張。
起源於唐代,用其書寫的文書唐時稱為:堂帖,地位非常高,甚至高於皇帝赦書。
所以,大宋太祖廢堂帖之制,改行中書劄子,本意是要限制相權,防止出現唐代宰相堂帖高於天子赦書的現象。
然而,大宋百年下來,經過仁廟、英廟兩代。
宰相簽押的劄子地位,再次成功的超越了天子赦書的地位。
於是,能在黃麻紙上,簽字畫押,也就成為了所有士大夫畢生的追求。
當今官家,力圖改變這一現狀,所以在熙寧五年改革省劄,並在元豐元年確定省劄必須先錄黃,請旨於御前,然後才可以實施,從而將相權再次壓制在君權之下。
此刻宰臣們看著被抬來自己面前的案几,也看著案几上擺著的黃麻紙,第一時間就已經明白了,高太后的意思。
皇子既然已經移殿,那就不要再拖延了!
今日,就確定儲位!
今天晚上,就鎖學士院,讓翰林學士,草制立儲制詞,明天早上就召集文武百官,在崇政殿,宣讀立儲制書,確定名分大義。
這也確實是保慈宮高太后的行事風格。
武臣之家的出身,讓她擁有比文臣之家的皇后更加果決的性格。
就像當年的慈聖光獻皇后,從不拖泥帶水。
宰執大臣們,互相對視了一眼。
王珪的神色,慌張了一下,就低聲對蔡確道:“老夫老朽,文字已大不如前,不如請右相來寫這請立劄子?”
他既是本能的抗拒著立皇子為儲,也是想看蔡確笑話。
蔡確,沒有做過翰林學士,也沒有做過中書舍人,並不擅長寫制詞文字。
蔡確若是不知道自己的斤兩,貿然答應,就要出大丑!
蔡確看了看案几上的黃麻紙,笑了起來:“老夫未曾做過兩制大臣,對此不擅,不如,請子厚來寫?”
章惇聽著,點點頭,當仁不讓的上前。
在場宰臣裡,除了王珪、李清臣外,就只有章惇有做過翰林學士的經歷。
在王珪推脫不想寫的情況下,資序排列上,就是他章惇了。
章惇走到案几前,略微沉吟,便席地跪坐,提筆在黃麻紙上開始寫起來。
很快就在黃麻紙上,書寫完畢。
然後他站起身來,對同僚們說道:“諸公請看,如此可堪合體?”
群臣湊上前去一看,就見著黃麻紙上,用著標準的翰林學士字型寫著:請立皇六子延安郡王為皇太子。
宰臣們看著,雖然覺得章惇寫的過於直白了。
但這種時候,也確實是需要如此簡單、直白,不給任何人留任何空子的文字。
“子厚所寫,果然合體!”李清臣看著就說。
蔡確也點頭:“正該如此!”
然後看向王珪:“左揆以為呢?”
王珪默然片刻,道:“眾意不是都已經決定了嗎?”
蔡確懶得理會王珪,在蔡確眼裡,現在的王珪和死人已經沒有區別了!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