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堂上王珪自己蠢,說出那樣的話。
結果,一轉眼,輿論爆炸,宰臣們不得不動作。
他已經自陷死地,無藥可救!
現在,大家沒空理會他,但,等到立儲之後,御史臺自會料理他。
等待王珪的只有一個命運:上表請罪出外!
若皇太后、皇后慈聖,興許能保留他的國家宰相體面。
可青史之上,王珪必然獲罪!
既然如此,蔡確自然不會和王珪廢話。
直接對其他宰執說道:“既然群僚皆無異議,那便籤押吧!”
“左揆先請!”
王珪低著頭,硬著頭皮上前,提起筆在那黃麻紙的右側,以草書籤上了獨屬於他王珪個人的花字。
王珪之後,蔡確上前。
然後是章惇、李清臣、張璪。
接著就是西府的韓縝、安燾。
至此,三省兩府所有宰執大臣,都在這黃麻紙上依著排序簽字畫押。
東府宰臣在左並排畫押,西府兩人在右,各自押字。
這黃麻紙也就從單純的黃麻紙,變成了錄黃的省劄。
只要再送到御前,得到天子首肯。
那麼,它就具備了完全的法律效應,可以下發有司實施,謂之熟狀!
……
嘗試復刻一下,此日三省兩府錄黃熟狀。
(翰林大字)請立皇六子延安郡王為皇太子。
右
左
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珪)
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確)
尚書左丞兼門下侍郎(惇)
尚書右丞兼中書侍郎(清)
中書侍郎(璪)
右
知樞密院事(縝)
同知樞密院事(燾)
注意,請立皇子延安郡王為皇太子是豎寫。
而簽押都在右側下角,但東西兩府,分作左右分隔了一定距離各自簽押。
而且同樣是豎寫,各自在官職頭銜下面,簽押他們個人獨特的,風格明顯的,外人難以模仿的草書花字。
章惇傳世書法會稽貼上,有他的傳世草書花字,特點明顯,一眼就能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