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路(1)

還不是被嵬名家逼到沒有活路,最後只能在三十多年前,舉族入宋,逃入宋境時,原本幾千人的大部族,只剩下了三百多青壯,剩下全是婦孺,而老弱全部死在逃亡路上,可謂是慘不忍睹。

舉族遷入宋境後,起初被安置在保安軍內定居,為了融入保安軍,乃因族中傳說,先祖從靈武而來,於是詐稱唐肅宗之後,自稱姓李。

而李阿寧這一支,是在十多年前,跟著王襄敏公(王韶)開邊到了熙河,於是就此在這裡落了腳生根發芽,如今也算是熙州的一個強力部族了。

光是丁壯,就有千餘,牛羊萬頭,更有馬匹千餘。

族長李忠順,還曾因功受冊封,為左侍禁、蕃部都軍主、充狄道蕃部巡檢。

在熙州,雖然比不上包家(包約、包順兄弟)、楊家這樣的超級大族,卻也是屬於強族了。

不過,這一切都已與李阿寧無關。

他爹只是如今的李族族長李保順的堂弟,在族中地位本就不高,而他家裡兄弟又多,所以他一成年就被父母分了一匹馬,讓他出來自謀生路。

李阿寧無處可去,就乾脆騎著馬,投了宋軍,吃上了趙官家的皇糧,到

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

但他不會忘記,部族的血仇!

所以,李阿寧在戰場上,遇到西賊兵馬,甚至比他的漢人同袍更兇狠!

每次提及嵬名家,更是咬牙切齒。

這也是很多漢地羌人甚至是党項人的特點。

他們比漢人更仇視嵬名家,更想毀滅嵬名家的國家!

王大斧沒有多想,對李阿寧道:“俺們護衛這些人,先回南關堡吧。”

“諾!”

於是,王大斧就率著他麾下的這支巡邏小隊,護衛著三百多號党項人,向著南關堡而返。

……

護送著移沒家的隊伍,沿著狄道前行,很快就進入了河谷區域。

遠方,已經能看到了棉田的壯觀景象了。

七月底的棉田開始凋零。

木棉上的枝葉,都開始枯死,但這是好事!

向、高兩家重金從崖州等地請來的黎人說,木棉就是這樣的,一定要完全枯死,等太陽暴曬十餘日甚至一個月,才能採摘。

於是放眼望去,阡陌連野的田野中,盡是雪白的棉絮。

王大斧看著這些棉田,就想起了自己種的那一百畝棉田——他在去年冬天,因為迎接仁多保忠有功,被賜了三百畝地,加上最初的一百畝,他現在擁有四百畝地。

可惜,因為缺少棉種,今年只種了一百畝棉田。

但剩下的地,他也沒有閒置。

讓僱來的羌人,種了一百畝的苜蓿——這是用來喂牲畜的。

剩下兩百畝,則都種了粟麥、青稞和豆子。

主要是豆子!

沒辦法,狄道雖然有著渭河的灌溉,他的地也挨著向鈐轄家的地,可以享受到鈐轄家打造的水車汲水的便利。

可這兩年,天氣乾旱,河水流量不足,灌溉用水很緊張。

便只能種些對水需求量不高的豆子。

其他人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