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汝質淳樸,老夫甚喜!”
文及甫、文貽慶,只是笨了一點,在政治上差一點。
但基本的眼力見和心思還是有的。
不至於和吳充家的那個吳安持一樣,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
“六郎啊!”文彥博忽然喊著文及甫的排行。
“兒在!”
“以後少去太學看吳家那個傻子!”文彥博道。
“為何?”
“老夫擔心,哪天他觸犯天顏,降下雷霆,把汝也給劈了!”文彥博冷冷的說道。
吳安持在太學,還在擺爛,還在怨天尤人。
這樣的人,哪天真的闖出滅家族誅的禍患來,若文及甫還傻傻的念及舊情,與之稱兄道弟,一個不小心就要連累文家。
文及甫自己死了不要緊。
萬一牽連宮中的十三娘,如何是好?
“這……”文及甫想著吳安持,縮了縮脖子:“不至於吧!”
“當今官家,不是曾在先帝前立誓,宰執有罪,縱犯十惡不赦之罪,止於賜死,十惡之外至於編管嗎?”
“吳安持再怎樣也是故宰相之子,即使念及其父,官家也會寬容、優遇一二……”
文彥博都快被這個傻子氣笑了。
他冷冷的看一眼文及甫,道:“汝去打聽打聽,看看華陽王家,現在是個怎樣境遇?!”
王珪死後,其子扶棺回鄉,這才多久,王家的風言風語和王珪諸子的劣跡,就已經傳的汴京上下都知道了。
最要命的是,文彥博還聽說,在成都府路那邊,王珪諸子最近一直在成為被告。
他們不僅僅兄弟互相為了財產分配而鬧得雞犬不寧。
更被當地的很多人,攀扯著打起了各種官司。
不出意外的話,王珪留下來的那兩三百萬貫的財產,會在轉瞬之間,就在內外互告下,被鬣狗豺狼分食殆盡!
所以,所謂宰相子孫的身份不僅僅不是護身符。
有時候可能還是催命符!
而那位官家,對吳家和吳充的態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吳安持的太學收教詔書怎麼說的?
自棄聖人仁恕之教!
不恤百姓疾苦!
這是指著鼻子罵不仁不義!
等於將之開除出了士大夫的行列!
連士大夫都不是,自然可以放逐、刑殺甚至族誅!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