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六十九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來了

但他絕對不可以不懂審案、判案。

自真廟開始,每一代趙官家在位的時候,都會親自主持並參與幾個案件的審理,並寫下判詞,以昭告世人——朕已繼列聖之志,光祖宗之德!

如今,當今天子也開始了涉足案件審理了。

甚至還寫下了判詞?!

這讓呂公著開始期待了。

因為,若是在他為左相的時候,天子完成了獨力的司法審理,並寫下足以懾服朝野的判詞。

那他的歷史地位,又將憑空增加一級。

從扶保少主的佐理功臣,變成了輔佐少主,完成了從學習治國到親政之間關鍵轉變的大臣!

這就是周公的模版啊!

而士大夫們,誰不想當下一個周公?

於是,當王棣將宮中送來的卷宗,送到呂公著手中後,他立刻就開啟,細細的閱讀起來。

當他看到卷宗上那些用硃筆圈起來的地方,嘴角就已經會心的一笑。

再看御筆所批的文字。

呂公著就再難按捺了。

他當即就對王棣說道:“促儀,持老夫的符印,召集兩府大臣集議!”

天子御批判詞,在大宋本來就是大事,循例是需要都堂宰執集議稱頌,然後大家再各自寫一篇讚美的劄子,以頌天子之德,美天子之政。

譬如當年仁廟,親自審案,寫下判詞:人命至重,不可不慎。

彼時的朝野內外,立刻就掀起了一股讚頌狂潮。

發展到後來,有上書資格的大臣,都上表稱賀了。

因為,人們很快就發現——似乎大多數人都上表稱賀了。

這要是自己不在其中,那多顯眼?

怕是很容易被宮中懷疑——腫麼,你是對朕有意見嗎?有意見不妨直說!不必扭扭捏捏,藏著掖著。朕又不是桀紂之君,不會聽不進諫言的!

如今,當今官家親自參與判案,並寫下這等溫情脈脈、充滿仁愛的判詞。

自然,值得都堂宰執集議。

然後再發動群臣,一起上表稱賀!

更不要說,呂公著有著自己的私心。

“坤成節不遠……”

呂公著看著王棣的身影,消失在自己視線中:“依故事,每逢聖節,都是要御正殿接受群臣朝賀的。”

“若如此,慶壽宮就可以借坡下驢,順勢恢復聽政……”

張敦禮案的影響,已經漸漸淡去。

慶壽宮的太皇太后,透過兩個月的隱身,成功的消除了士大夫們心中的恐懼。

不少人甚至覺得——慶壽宮真乃賢后!

為了避嫌,索性不御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