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些人哪裡知道,是慶壽宮不想御正殿嗎?
錯!
是宰執們,在最初的三次懇請‘太皇太后御正殿’後,就直接放棄了再次請求慶壽宮御正殿。
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
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如今的宰執們都意識到一個問題——天子日長,且已經開始掌權,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班底。
在這種情況下,元豐八年確立的兩宮垂簾體制,就開始顯得礙眼,甚至可以說膈應了。
這裡的礙眼和膈應,與宮中無關。
而是朝中大臣的想法。
很多很多的人,從新黨到舊黨,自武臣到勳貴。
他們越來越對現在的兩宮聽政體制感到礙眼甚至膈應了。
他們都很想,立刻就讓天子親政!
這些人的成分很複雜。
有單純的討厭女主當國的,有認為兩宮能力不足,治理不好國家的,還有自詡帝黨的那些人。
當然,最多的還是投機客。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投機客的數量,正在不斷增長。
而投機客們可能做別的不擅長,但論拱火、鼓譟輿論和站在道德高地上對別人指手畫腳、指桑罵槐,那他們絕對是天下第一!
說老實話,這些人只是聲量大,調門高,對政治的實際影響力幾乎為零。
這是因為,當今天子,從未在公開或私下場合表達過或者暗示過想要提前親政。
所以,這些人的聲量,沒有支撐的力量,只能算雜音。
但問題在於……
這些聲音是真實存在在現實中的。
是,現在官家是沒有對兩宮表達過任何不滿,甚至連暗示親政的意思都沒有表達過。
可,歷史反覆的告訴人們——人是會變得。
尤其是皇帝這種生物。
少年、青年、中年、晚年,心態都是不一樣的,想法也都是截然不同的。
仁廟少年的時候,對章獻明肅難道不孝順?
可他親政後呢?
劉家差點被族滅!
呂公著的父親呂夷簡,就是那段歷史的親歷者。
所以,呂公著很清楚的知道,一旦未來當今天子親政。
那,無論他對兩宮態度如何。
他都必然會在政治上,發起對元祐垂簾時期的清算。
以此徹底掌握權力,也以此來向天下人表明——大宋只有一個太陽,那就是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