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務裡抽出身,紀楚終於有時間看向縣試了。
附近幾個縣的縣試,基本都在二月初到二月底,經過幾輪的考試,最後選出五個人去曲夏州進行最終的考試。
能州試一過,便是秀才。
紀楚前去縣學時,教諭說話還有些引言怪氣:“大人終於有空過來了。”
紀楚只當沒聽到,他還是頭一次來安丘縣縣學,跟他想象中不大一樣。
這裡的縣學倒是寬敞明亮,位處縣城中心,不僅位置好,地方也大,裡面的設施一應俱全。
這樣的縣學,竟然只有二十幾個學生,剩下都是秀才夫子等等,算起來也有十幾個。
就算一對一輔導,也足夠了?
事實上,那些秀才夫子只領稟糧,並不到職。
實際的教書先生也就一人。
剩下的學生也就是掛個名,還有其他老師。
古代縣學分兩種。
一種承擔教學任務,並且擔任縣教育局的指責。
另一種只管後者。
看來本地就是後者了。
逛完縣學,最後停在藏書閣,裡面書籍不少,雖說都是市場上常見的,對很多貧家子弟來說,已經很難得了。
紀楚道:“不錯,整齊有序。”
教諭有些自得:“不是下官自誇,這裡是卑職一點點操持的,在附近幾個縣裡,此地縣學最佳。”
跟著的李師爺更為滿意。
等到縣試結束,他兒子李紋就會過來讀書,是個好地方。
紀楚冷不丁卻問:“那去年考中幾個秀才。”
教諭臉色一僵,說話變得吞吞吐吐:“去年並未考中。”
“咱們安丘縣基礎差,也沒辦法。”
也就是說。
學校寬敞明亮,但沒幾個學生,也沒幾個老師,他們還不怎麼來。
唯一的優點,就是好看,夠大,圖書館夠乾淨。
教諭似乎也覺得不妥當,趕緊道:“相信以紀大人的聰明才智,必然能帶著縣學越走越好。”
“只要您把精力放在這上面,一定可行的,召集安丘縣百姓好好讀書,咱們縣肯定可以出個秀才。”
話裡話外,還是覺得紀縣令忽視縣學,不重視讀書。
紀楚點頭:“等稍稍穩定了,縣學肯定要管的。”
真的?!
教諭有些好奇,紀大人會怎麼管。
看他在農務上做得那樣好,教育上,應當差不了?
可惜紀楚只去了縣學一趟,一直等到學生們幾輪考試,都沒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