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章 【逼上梁山】

中環的一間狹小辦公室,這裡是‘萬和航運’的寫字間,而萬和航運旗下的船隻,正是‘東方交易者’號。

此時,林志超、李高福、黃廷貴三人,正在進行審查賬目。‘Eastern Traders’已經運營兩個月,是時候檢驗成果了。

實際上,從Eastern Traders購買,再到運營,林志超都是親力親為,佔據著主導地位。不管怎麼說,他現在還是最大的個人股東。

“各位老闆,除去人工、燃料、損耗等費用,Eastern Traders號兩個月的利潤大概為7.2萬港幣。”財務認真的說道,便將財務資料遞給林志超。

林志超隨即認真的看了起來,說實話,這個利潤有點低於預期。按照這個利潤,兩年才賺回一條舊船,而且期間還可能增加新的支出和風險。

不過他又很快釋然,航運不就是‘週期性事業’嘛,航運爆發期,利潤成倍的增加是常態。

黃廷貴笑著說道:“其實這個利潤很不錯了!畢竟Eastern Traders號沒有跑威海衛這條線,不然可以賺得更多。當然,林生有自己的想法,穩定更重要。”

他對林志超也非常尊重,是來源於夥伴李高福的影響。

跑威海衛—日本—香港的貿易路線,一條船一次就可以賺七八萬,是正常航運費用的1.5~2倍,幾乎是一年一條舊船,當然也得視船價而定。

對於很多船東來說,他們寧願冒險;當然,船東冒險沒有用,畢竟他們又不會做貿易,所以跑這條線的就那麼幾家。

林志超將財報遞給李高福,隨口說道:“跑也只能跑一兩趟,所以還不如不跑!假設風險性是10%,你們前面六次平安歸來,第七次豈不是風險增加,這是機率學,所以這個風險我才不想冒。”

黃廷貴頓時豎起大拇指,說道:“林生不愧是大商人,連這個都想到了!”

他見林志超說得坦蕩,相反更加佩服林志超的人格。

事實也是如此,在商言商,林志超的說法無可是非;萬一最後一兩次船毀人亡,他就虧大了。

幾人又在萬和航運待了一會,便各自分開。萬和航運目前一共就三位辦公室職員,但老闆卻有五位,不過為了防止人多口雜,一般是由林志超主導,李高福和黃廷貴參與,至於福和行另外兩名合夥人,則沒有管理權。

福和行。

李高福、黃廷貴、李福炳、楊志強四個合夥人正在開會,會議是李福炳、楊志強提出來的,這讓李高福、黃廷貴隱隱約約感覺不妙。

只見李福炳開口說道:“威海衛那邊已經傳來訊息,停止貿易,想必是勝利在望,無需再購買那些物品。所以,我和志強商量了一下,想退股!”

李高福、黃廷貴頓時不解,李高福作為舵爺,馬上說道:“這是為什麼?我們四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做到今天,有貿易業務、有自己的船,福和行可謂才剛剛起步。”

沒想到,聽到‘有船’,李福炳立馬反擊道:“那條船根本不屬於福和行,林生才是大股東,他有絕對的權利,福和行攬貨要照顧Eastern Traders號.總之,這個生意做得有些不清不楚的。當然,我們很感激高福兄帶我們發財,福和行在威海衛—日本—香港的貿易中,可謂是最好最賺錢的生意。但如今,這門生意沒有了,大家可以考慮各自分赴前程,以後還是朋友。”

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大概說的就是這個事情。

這時候,黃廷貴馬上出來說道:“福炳、志強,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貿易是誰指點我們的,又有沒有想過80萬真的可以購買到如此好的船?有沒有想過,認識林生這樣的人脈,對我們以後有多大的好處?Eastern Traders號,說白了就是林生實踐一年,就退出,屆時就是我們福和行全部擁有。說實話,沒有林生,這條船根本買不到。”

李高福臉上已經繃得緊了,他沒想到李福炳、楊志強是這種人,本以為大家志同道合,沒想到如此短視。他一聲不吭,但李福炳和楊志強提出來時,他幾乎已經確定分開。

道不同,則不相為謀!

聽到黃廷貴的說法,李福炳、楊志強臉上紅潤起來,再看看李高福臉色鐵青,便知道已經得罪福和行的舵爺了。

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楊志強隨即聲援李福炳,說道:“既然已經講出來了,大家和平分手挺好的。”

黃廷貴還想再勸,李高福爽快的說道:“好,沒問題!這次船上的貨物到港出售後,大家就結清。就由我和廷貴兄,以資產價格,各自買下你們手中的股份。怎麼樣?”

李福炳和楊志強有些心虛的點點頭,黃廷貴只能嘆了一聲,沒想到四人合作一年時間不到,就已經走了兩個。

不過他肯定是和李高福走到底的,錢分出去,還能做什麼?

而李福炳、楊志強卻在心裡盤算,該分多少錢,差不多可以分到10萬港幣出頭:此次貿易結束,福和行賬上差不多是52萬,再加船隻50%股份價值40萬,再加萬和航運現金50%市值3.6萬,總計95萬左右,按照12.5%股份一個人,兩人就是可以各分11.5萬。

他們一年前才投資2.5萬港幣,期間分過一次3.75萬,就已經收回成本,如今還能分到11.5萬港幣,顯然是最賺錢的生意。

黃廷貴則堅信自己是對的,他的家庭環境,已經決定他的眼光看得長遠。福和行接下來專門做貿易,主要是和內地的貿易,還有一條船,簡直就是發展遠大;他實在想不明白,李福炳、楊志超為什麼這個時候退出。

好在,兩人的股份加起來只有25%,他和李高福僅分紅就足以買下他們的股份。這樣一來,支付兩人之後,福和行還有萬和航運50%持股,以及約30萬港幣的現金;新的持股比例便是李高福持股62.5%,他持股37.5%。

是好事!

如今的福和行,擁有不少‘老夥計’,能抵得上失去的兩個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