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航運的辦公室裡,林志超看著一份資料入神。
香港航空一共就5架飛機,DC3三架、子爵兩架;其中DC3是美國三十年代開發的客機,子爵客機是英國1954年開發的明星客機,兩種飛機都屬於全球暢銷型客機。
比如子爵客機,在英國‘彗星’噴氣式飛機因為技術原因停止後,英國憑藉‘子爵’螺旋槳客機大放異彩;這種飛機可以載客七十名,已經是非常大的飛機了。
當然,再過一年時間,泛美航空即將採用波音707航行,將世界民航帶入噴氣式飛機時代。
香港航空的三家DC3飛機屬於四十年代製造,目前估值在150萬美金一架;兩架子爵客機,都屬於新飛機,每架值近300萬美金。
所以說,香港航空的飛機價值在1000萬美金左右。
而一架波音707的價格,預計將是500萬美金。
香港航空的資產除了飛機,其次最貴的當然還是那張‘牌照’,所以估值在1200~1500萬美金,是非常合理的。
放下資料,林志超有些犯難。
滙豐銀行那邊的意思是,不會直接參與收購,更不可能直接會太古洋行競爭,以免給人一種‘英國人打英國人’印象。
確實,哪怕是後世,滙豐銀行也不會直接幫助華人收購英國人的企業。比如前世的包宇剛收購九龍倉,滙豐銀行最大的作用就是貸款20億給包宇剛;李家成收購和記黃埔,滙豐銀行不過是將手中的股份賣給他,並沒有幫助他直接奪權,李家成也是逐漸在和記黃埔上位的。
滙豐銀行不參與,林志超多少有些‘人單勢孤’,搞不好成為一個笑話。
畢竟這種收購不同於股市,可以擺開架勢‘開炮’,一切按照股市的規則來;而香港航空並沒有上市,股東只有兩個——英國海外航空、怡和洋行。
這兩個股東,和林志超都無交情,甚至他們可能還對華人有歧視。
“不能貿然收購!否則,容易成為笑話。”林志超自言自語的說道。
畢竟這才五十年代後期,華人收購英資公司,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大逆不道;就算林志超如今財勢超過英資洋行,但畢竟大環境對他不利。
“也不能抱著必須要成功的心理!”
前世的李家成,是林志超學習的偶像。
比如他一開始看上九龍倉,暗地裡收購其20%,結果被人發現;他一看情勢不對,得罪不起怡和和滙豐,便‘以退為進’,將股份交給包宇剛。
換做一般人,恐怕在那種情況下,會將股份交給英資。但李家成偏偏能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法,那就是交給和滙豐銀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包宇剛(當時滙豐銀行和包宇剛合作的航運,做得很大)。
包宇剛承接了他的股份,便是承接了李家成的人情;這也為後來滙豐銀行將手中的和記黃埔22.5%股份,出售給李家成的一個原因。
因為,當時包宇剛是滙豐銀行董事局副主席,其次滙豐銀行本來也很欣賞李家成。
這一次收購,對林志超很不利,主要是時代不利。
第一,他和滙豐銀行才剛剛合作,關係不算很深厚,且桑達士問鼎滙豐銀行主席的寶座,還有幾年時間。
第二,華人的影響力還是不足,至少也得到七十年代,所以英資還是骨子裡看不起華資。
丟擲以上兩個原因,林志超本人也不希望代價太高。
畢竟,航空行業要想賺錢,得到了八十年代才行,還需要足足艱苦經營二十多年時間。
想明白這些,林志超才認真考慮起來,該如何動手。
“有了!”良久,林志超眼睛放大,精神奕奕的自言自語道。
三日後,香港布政司副司長白嘉時,來到太古洋行大班施約克的辦公室。
施約克是太古洋行最傑出、在任最長的大班,也是‘施懷雅家族’第四代,今年已經64歲;施約克在三十年代便為太古洋行立下汗馬功勞——在日軍侵佔滬市時,及時撤走太古在滬市的資產;在戰後,施約克帶領太古洋行恢復業務,亦發展非常順利,還順利拿下國泰航空。
“白嘉時副司長,你來是?”施約克客氣的說道。
太古洋行紮根香港九十年,早已經和港府關係匪淺。
白嘉時講道:“我聽到一個訊息,華人林志超正在和港督、布政司商量,收購香港航空!不知道這個訊息,對施約克主席是否重要?”
施約克的咖啡杯定在空中,隨即錯愕的說道:“華人,要收購香港航空?”
白嘉時點點頭,說道:“對!這個華人實力很強,施約克應該比我清楚吧?”
施約克連忙放下茶杯,說道:“是的!他擁有的船隊遠超太古洋行,還擁有龐大的工業,資金實力應該非常厲害。只是他難道不明白,港英政府是不可能將航空業交給一個華人的。難道葛亮洪總督支援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