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二章 暗箭殺鄭君(二)

兩人見寧大夫和自己想到了一起去,就告訴寧大夫:“正在商議擁戴何人為穩妥。”

士大夫寧跪說:“我觀察諸位公子中,唯有黔牟公子仁厚,德行操守都讓百姓信服。並且是周王之婿,可以影響國人及各國諸侯。”

周桓王的女兒多,衛國又是周王室的毗鄰。嫁不得諸侯,嫁給公族也算是周王的面子。當初周桓王想把女兒嫁給衛君,兩個公子暗中做了手腳,說了不少姬朔的壞話,於是周桓王之女便嫁給了衛公子姬黔牟。

兩位老臣覺得寧大夫說推薦的人恰到好處。也是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於是三人策劃如何實現立廢。三人一致認為:以衛惠公戰死鄭國的謊言矇騙朝臣,等確立了新君便匡扶朝政驅逐姬朔。於是先把姬朔死於鄭國的謠言散佈出去,然後左右公子出面召集朝臣,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擁立黔牟為國君。

就這樣尚在征戰中的衛惠公不明不白地被趕了下君位。而姬黔牟堂而皇之地登基做了衛國國君。這個姬黔牟是衛宣公庶出,卻是本分厚道,被朝中重臣所欣賞和愛戴,不管謠言可信不可信,眾臣都擁戴黔牟。

公元前696年,衛惠公繼位的第三年,衛國朝廷出現了一次政變。姬黔牟便被推為國君。

衛惠公被拒之國門外,不知如何是好了。手下的人提醒說:“主公還是奔齊國,一來齊襄公是主公的孃舅,應該能支援主公奪回君位,二來國內形勢驟變,必有重臣做主,如果堅持繼續回都城必有一場惡戰。況且對方已經有了準備,主公勝算不大。何不暫且躲避一時。”

此刻一向以頭腦靈活、聰明過人自居的姬朔真的是傻了。他不知道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麼路可走了。於是調轉車頭向東北方向,投奔了齊國。這一去就是十二年。

祭足趕到櫟邑,姬突見祭足率軍而來,知道其厲害,不敢直接面對,所以閉門不戰。

就在祭足企圖強行攻城的時候,宋國相國華督率宋國大軍趕到。

華督高叫著:“祭足逆賊,背信棄義,還不束手被擒!”

於是衛軍就從鄭軍的後面殺來,姬突見到援兵已到,從城內組織力量殺將出來。

祭足見自己腹背受敵,而且不知道衛兵來了多少,只好從側翼逃竄。一口氣逃竄了幾十裡,方整理殘兵回都城去了。

姬突開啟城門迎接華督,擺宴席款待宋君之餘也苦苦相留。華督開始並不表態。直到姬突再次答應宋國的老賬包括交割三城之類,華督才勉強留下部分人馬戰車後,撤退回國。

祭足的拼死征戰,確實保護了鄭國都城的相安無事,加上鄭昭公在都城謹慎行事,也算是平安度過了外侵內訌的紊亂局面。但有了宋國相助,一時攻不下櫟邑,與姬突形成了長期對抗局面。

鄭國重臣高渠彌,一向對姬忽心懷不滿。

這次祭足把姬忽迎回來做國君,內心就覺得彆扭。他想到鄭莊公要提升自己爵位的時候,是他姬忽不同意未能實現,他也想到在齊國大將軍夷仲年把百鎰黃金都奉獻到自己的帳下了,又是他姬忽不同意齊國姻緣,讓自己失去一次發財機會。而且他發現姬忽從來看不上自己,也不尊重自己,而且當初自己最先同意姬突篡位,現在姬忽復位,對自己更沒有好印象了。

自打鄭昭公回國,明顯對他冷落。朝中有什麼重要的大事基本不找他商議,雖說對他高渠彌沒有興師問罪,這樣下去畢竟不會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啊。

高渠彌心裡就盤算著如何能治鄭昭公於死地,重耳為自己迎來的機翻身的機會。他私下裡派了幾次亡命之徒暗殺鄭昭公,都沒得下手的機會。

這一天,高渠彌得知是鄭國宗祠祭日,就是說鄭國國君鄭昭公必然親自去太廟,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不可錯過。高渠彌盤算著鄭昭公親臨現場祭祖一路從鄭宮到太廟的路徑,尋找在哪裡下手最安全。

這一次,高渠彌收買了刺客選擇了關口,等待暗殺鄭昭公資訊。他要開始督戰看結果,然後親自出馬,要保證在這一個祭日裡結果了鄭昭公,來迎接自己在鄭國的翻身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