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歸神情嚴肅,話又說得坦蕩,村口的人聽得直點頭。對比此刻畏畏縮縮躲在家裡不敢出門的程天保夫婦和剛剛跑得比誰都快的程家人,春歸擲地有聲的話顯然更讓人信服。
日子都在大家眼皮子底下過著,過成什麼樣兒大家都看著。
如此這般,話也說得差不多了,又是臨近飯點,一群人附和了幾句後便也結伴走了。等人群都散了,春歸才斂了神色,叫上蔡氏進門一道吃飯。
蔡氏把帕子往籃子裡一收,起身朝春歸搖頭道:“程天保夫妻沒腦子,程家這些長了歲數的人也沒腦子?都過了快一月了,人祁佑早已能跑能跳,瞪著雙招子不知道去翻翻明年要種的地,不想想怎麼給家裡孩子攢攢束脩,竟還有空跑人家門前來罵人,我倒要看看,如今罵祁佑罵的厲害,來年院試後指不定掙著搶著要他這個人呢!”
她連著說了好幾句,春歸不免失笑:“蔡姐姐剛剛沒能罵上幾句,如今心裡憋得慌吧。”
蔡氏聽了臉色微紅:“瞧你說的,我那叫罵嗎,那是教她們做人呢!”
春歸搖搖頭,兩人走進裡屋,春歸抬頭便撞上祁佑,少年一臉平靜,見著她微微一愣。
想到剛剛的情形,春歸剛想說些什麼,祁佑卻突然反應過來,笑了笑,指了指桌子:“菜都擺好了。”
顯然沒將那些話當回事兒,春歸心裡一軟:“吃飯!”
說完進裡間叫了幾個小的,幾個孩子剛學會寫自個兒的大名,一整張宣紙滿滿當當都是名字,知平小寶寫慣了字,志遠卻是頭一回,是幾個孩子裡最興奮的,春歸叫了後還捨不得走,乖乖巧巧地說道:“我收拾小桌子。”
春歸對乖一點的孩子沒抵抗力,也就隨他了,其餘幾個排著隊出門洗手,春歸看了志遠一會兒便推門出去了。
剛出來就被迎頭跑來的知行撞了個滿懷。
她嚇得一趔趄,幸虧邊上立刻託了一雙手將她半扶住,她偏過頭看了看是祁佑,鬆了口氣,祁佑一邊將她扶好,一邊偏過頭滿臉不贊同地看著躺地上的知行,春歸看了也回過頭把正捂著腦袋喊疼的知行拎起來,無奈道:“你幹什麼呢!”
知行也來不及喊疼了,皺著眉頭把一冊書攤開給她看:“嫂子!”
他滿臉的興奮:“祁佑拿來的這書我想買好久了!”
春歸拿了一看,大約是讀書人常備著的一冊書。
祁佑搖了搖頭笑笑:“本也就是為著咱們平日裡也能用才挑了這些書,抄上幾遍也該記著了,也省了買書的花用。”
“所以我想著下一趟你與我一道過去,多挑些如今有用的書,多抄多看還能掙些銀錢,再好不過。”
知行哪還能不樂意,忙著點頭。
讀書是這些孩子的事兒,春歸隨他們說著話,自己跟蔡氏說了一聲後出了門往李老爹那兒走了,今日是志遠頭一回來她家,她想著就跟李老爹說一聲,孩子就留家裡一道吃飯了。
等再回來時手裡拿了一大碗蒸蛋和醃豆皮,李老爹感激又客氣地塞進她手裡,她也不好推辭。
幾個孩子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子前等她。
桌上除了有兩碗李老爹送的菜,之前趕集回來還沒來得及吃的五花肉切片爆炒,肥肉熬出來的油炒的幾個雞蛋,還有蔡氏回家撈的一把醬菜。
吃的是紅薯糙米飯,幾個孩子飯碗邊上各放了一碗甜滋滋的紅薯糖水。
蔡氏看著一大碗的肉片還有些不好意思,嘴裡埋怨著:“我又不是外人,一疊醬菜打發打發得了,你還炒上肉了。”
春歸洗淨了手坐下笑道:“蔡姐姐想多了啊,我可不是為你,沒看見今兒咱們這兒這麼多小客人嗎!”
她說是這麼說,卻也沒少給蔡氏夾肉片。
小寶常在這兒吃飯,志遠卻是頭一回,春歸有意觀察了幾回,這孩子看著膽小,可在她家卻十分隨意,一碗紅薯糖水喝得津津有味,還與知平互相夾菜,加上小寶,你給我夾肉片,我給你舀蛋羹,三人在飯桌上和諧又熱鬧。
想到飯前院子裡的情形,春歸無奈地想著,果然小孩子之間的相處是最簡單的,要是玩好了,是性子也開朗了,吃飯也香了,比大人之間要融洽多了。
因早上答應了知平,練完了字可以在院子裡背書,吃了飯春歸便讓知行給三個孩子在院兒裡擺了一張桌子,放了一冊千字文。等她的兩鍋糖水熬完後,幾個孩子已經有模有樣地背書。
知平知敏背的時間最長,因而也最有底氣,稚氣的童聲朗朗,把志遠和小寶兩個內秀的孩子也帶動了起來。
春歸和蔡氏坐在院門口邊說著話邊看孩子背書,日頭悠長,冬日裡的幾絲冷氣也驅趕得所剩無幾。
雖都是孩子,但四道聲音合起來倒是響亮,沒一會兒便引來了一些人。
祁佑與知行偶爾出來一趟,糾正幾個錯漏,挨個兒聽過去,再無錯處後繼續回屋抄書。
此情此景眾人看著沒有不歡喜的,誰不愛看小孩子唸書的場景,在場的又是歡喜又是羨慕,都恨不得把孩子放這兒一道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