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一章重新擺攤

到了村口,李志存幫著把籠屜提進柳家,再轉向趕去鎮上。一連著幾日也不嫌麻煩。

日子一晃到春歸到能下床活動,平日裡覺不出什麼,可日子久了,她越發覺得家裡冷清了許多,幸好有蔡氏陪著。

春日返潮時候多,天兒一會兒冷一會兒熱,幸而這樣的天下過幾場雨也沒傷著地裡的芋頭跟番薯,只幾個晚上便長了一大茬,底下芋頭已冒出一片,再兩日也就可以吃了。那羊近日產的奶幾個小的喝不完,也浪費了許多,到時做了羊奶芋頭便也解了急。

她一邊想著,一邊站在屋內看著那兩人配合著幹活,蔡氏臉上的笑遮也遮不住,那李志存更是不加掩飾的主兒,這樣的情形儼然一副小夫妻當家過日子的模樣。春歸一面替他們高興,一面又微微皺了眉。這些時日她醒轉時,志遠那孩子早就被抱到小寶跟知平的被窩裡一道躺著,鍋裡早飯也已熱著,而蔡氏天還沒亮已經沒了蹤影。

怕是專門挑的沒人的時候,回來的時候也是正午,家家戶戶吃著飯正好出不了門,也就沒人看見他倆,顯然蔡氏是思慮過的。

待李志存駕著驢車走遠後,春歸想了想還是開了口。

“蔡姐姐近日都趕了大早上的街?”

蔡氏拿了小凳子坐在院兒裡刷籠屜,一臉喜色地點頭:“天沒亮他就等著了。”

像是想到了什麼她又轉頭無奈道:“那憨小子不會遮掩,也只能趕著沒人的時候。”

春歸湧到喉頭的話也嚥了回去,聞言有些無奈,想說豈止是他不會遮掩,你們二人都如此這般,不然也不會讓祁佑也看了出來。

可見著她這麼高興,春歸也不願掃了她興致。

蔡氏刷完籠屜才起身,又瞧了瞧那地裡的快長成的作物,笑道:“你可快些好才是,天天有人跑到攤子前問我你什麼時候再來賣那羊奶芋頭。”

“還有人在家裡也做了,只是消不了羊奶的腥羶味兒,放多了糖味道倒是能祛了,就是膩得慌,不如你做的味道正,如今啊一大幫人就等你做了來解饞呢!”

蔡氏滿臉的高興:“你說那等富人傢什麼沒吃過,怎的如此好這口。”

春歸但笑不語,就是什麼都吃過了,才偏好這種新鮮玩意兒。

春季過了後就是夏日,夏日裡頭水果多,可做的吃食也多了,如今這麼想想,她倒真想開個鋪子了,賣些扇子書冊,再開闢個放甜點糕點的地兒,就跟現代的休閒店一個樣兒,一邊看書品扇,一邊喝著糖水吃著甜點,就專門薅這些富人的羊毛。

趁著身子將好的時候,春歸將這一月的扇面畫了,只是交扇面的日子將近,祁佑與知行卻是下月十五開假,這扇面的題詩怕是得緩上一陣。等她身子好利索了還得找一趟郭小姐,看能不能暫緩,詩詞是一定要他倆寫的。

京都裡有好才學的一抓一大把,家裡有權勢的早就趁孩子年少時舉辦了一個又一個的詩酒會,什麼京都三公子,詩會頭籌,都是冠了好名聲。而他們家無權無勢,等知行跟祁佑上了京都,空有好才學,在那些公子哥兒跟前難免落了後風,可如今不一樣了,這扇面可是上好的宣傳口。

並非是她幫著兩人討巧借東風,那詩詞能被傳頌總是要靠知行祁佑自個兒的真才學。

過了兩日趕了一波收成,兩塊地的芋頭全數收起來堆了一整間,照例留了下一季的芋頭等出芽播種,又挑了一些出來給李老爹,里正,村長還有幾個交好的人家送了些,剩下的就都是留做羊奶芋頭的了。

隔了半月挑了個天氣晴好的日子,知敏留在里正媳婦兒那學針線活兒,而春歸足足帶了兩大桶羊奶,煮好的芋頭用粽葉包了放滿了一籮筐。蔡氏直笑道,這是要把這半月的虧空都掙回來。她可不知春歸早已在籌劃知行祁佑兩人上京都打點的銀錢,要的就是越多越好。

如今那攤子已經蔡氏的固定攤位,周圍幾個小哥兒大姐見了蔡氏都紛紛打了招呼,春歸雖然只擺過一日攤子,可自那日後,天天都有人來問詢,因而也是有印象的。

春歸看著蔡氏一邊應著聲一邊有條不紊地擺籠屜,招呼來往的人,渾身的氣勢似是融進了這個集市,心裡不免替她高興。

而這時那賣小玩意兒的小哥兒來晚了,見了蔡氏便順嘴了一句:“小嫂子,今日又是你那相公送過來的?真是好福氣哦!”

他自問自答,說得無比自然,卻是把春歸聽得一愣。

她偏過頭看向蔡氏,蔡氏猛地臉紅,眼神閃避著低頭擺弄包子,春歸眉心一跳,這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這兩人……

她抿了抿嘴角,不由道:“蔡姐姐,你們也太大膽了。”

她們租的這攤位周邊雖是富人來往的多,可也不免會遇上心血來潮來這兒買東西的鄉民,小涼山,甜水村,蔡家村,三個村子的人都認識蔡氏跟李志存,這要是被碰見了順耳聽了去,私相授受這名頭砸下來可要了命了!

蔡氏何曾想不到這些,春歸一點出來,她臉便一下刷白。

“我……只是頭一回他們說的時候我沒來得及回嘴,之後……”

之後又暗自生喜,不想回嘴。

在村子裡太過憋屈,在外頭他倆就是正經的夫妻,聽著總是高興的。

春歸哪能不知道這對人的想法,她心口堵著氣,暗自罵著這個時代。

可人都在這兒了,總不能遇事不決罵時代。

她將人拉近些小聲道:“蔡姐姐,我認真同你說,你回頭趕緊讓李大哥同家裡通了氣兒,不論李爺爺是什麼態度,你也趁早同大娘把這事兒說清楚。這事兒你們自個兒同家裡人點明瞭總比外人捅出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