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改革開放,對流行音樂的限制有所鬆動,哪裡都沒有絕對的創作自由,以目前的環境足夠施展手腳。關鍵是大陸有華語區最廣闊的市場,港臺2.5萬張就叫金唱片,5萬張能叫白金,你知不知大陸的銷量有多少?”
陳奇喝了口咖啡,慢慢給費祥梳理內容,道:“我在電視臺辦了場春節晚會,把裡面的音樂錄成磁帶,一套兩盒,大概4月份發售,到現在已經賣了200萬套!
我手下有個新人叫李玲玉,才20歲,第一張專輯賣了70萬。無所謂遮遮掩掩,我都可以明言,她專輯沒有一首原創,都是翻唱臺灣的歌。因為大陸群眾對娛樂太飢渴了,一盒磁帶7塊5,他們每月工資幾十塊錢,都捨得掏錢來買。
10億人口,哪怕萬分之一的人消費,隨隨便便都能賣個幾十萬張,甚至更多。
你外形出色,身份加成,在臺灣、新馬拼死拼活再賣能賣多少張?而且恕我直言,你已經發了四張專輯,除了第一張有些水花,餘下平平無奇,拍戲也沒什麼效果。”
*..*
費祥只能尷尬的笑笑,無從反駁。
他在美國學的是戲劇專業,回臺灣最早也是拍戲,唱歌純粹是唱片公司覺得他帥,不多棲發展可惜了,才給他發專輯。“粵語你不精通,打不進香港市場,英文歌早就不流行了,你只能唱國語歌。你來大陸,即是海闊天空,絕對的超級明星。”
陳奇進一步誘導,道:“而且有個關鍵因素,你是美國籍,一定程度上能夠規避臺灣的政治封鎖,你往返大陸相對容易。當然我也明說,如果你過來,他們肯定禁止你在臺灣的演藝事業。”
費祥沉默了許久。
他道:“我的事業發展雖然一般,但也算正式起步,讓我放棄一切去大陸,我暫時無法答應。而且我不確信我到了大陸就一定受歡迎。”
“這個簡單,我給你錄一首歌,化名在大陸的廣播電臺播放,看看聽眾的反響就知道了。”“我有合約在身,我走不了。”
“我來解決!”
“我需要時間考慮!”“沒問題。”
陳奇見狀,暫且揭過此話題,轉而問:“好了,我們不說這個,聊點別的。我看你專輯上介紹是中美混血,你母親是中國人,還是父親中國人?”
“我媽媽從京城去的臺灣。”“什麼時候?”
“我忘記了,好像幾十年前吧。”
“那差不多是49年,眨眼30多年了...”陳奇開始嘮家常。
費祥溫和,他也溫和;羅大佑憤怒,他也憤怒。
對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溝通方式,羅大佑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你軟了他還瞧不起你——別說什麼吃軟不吃硬,那說明你不夠硬。
除了英雄烈士,誰都怕硬的。
陳奇聊了一會,忽然問:“那你們在京城還有親人麼?”“呃!”
“我沒別的意思,我想說如果你們親人還在,我可以幫忙找一找,或許能讓你們團聚呢。”“真的麼?”
費祥一聽,眼裡有光。
“這點事我還是能辦到的。”
“我媽媽經常對我講,我有個姥姥和兩個舅舅都在京城,她當時與一群同學去玩,還往家裡寄過一張在臺灣遊玩的照片,沒想到之後被封鎖了...這麼多年她一直想找到姥姥,不知還在不在世。”
“你能說些具體資訊麼?”“呢..
費祥努力回憶著,磕磕絆絆道:“我姥姥好像叫,叫李夢白,祖籍在山東吧,家境很富裕。反正我母親說當時家裡在哈爾濱有很多產業,後來搬到了京城。”
李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