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影廠擅長這種題材,也專門出這種創作者。
兩位編劇的水準都有保障,李乾寬更是大導演,代表作《開國大典》《決戰之後》《重慶談判》。
他在2000年拍了一部30集的電視劇《抗美援朝》,央視投資了3千多萬,動用美國、俄羅斯等17個國家的演員和部隊10多萬人次。
裡面有很多首次披露的歷史解密,央視摩拳擦掌,本想放在2001年元旦期間播出,結果一次也沒播過。懂得都懂。
此刻,四人下車看了看環境。
首先對住宅樓充滿讚賞,又看那平房辦公室很彆扭,再把目光放遠一點,圍擋擋住的大工地一一文藝界都傳開了,知道那是東方公司總部。
「李導演好!」
「兩位老師好!」
陳奇親自接待四人,握住李乾寬的手打量,40多歲的年紀,長相就像拍主旋律的。他是大連人,就是《黑俠》取景的大連。
「以為你們還得等一段,沒想到比我還急切!」
「見笑了見笑了!實不相瞞,你把《開國大典》四個字一亮,全廠都瘋了,
個個請纓。我們斟酌再三才定了人選,李導演和兩位編劇都是經驗豐富的同志,
請你放心!」
副廠長嘆道:「其實我們也挺意外,沒想到你們能拍這種題材。」
「這話說的,我們東方公司一顆紅心向祖國啊!」
陳奇請幾人進屋飲茶,馮立、李文化、梁曉生、龔雪都參與進來聽聽。
「從哪兒開始呢?我先說說我的工作範疇吧!」
他端著一杯高碎,道:「首先,東方公司是出品方,版權歸我們,屬於邀請幾位來拍攝。其次,預算不做上限—.””
「您等會兒!」
副廠長攔住他,問:「是我理解的那個意思麼?」
「沒錯!花兩千萬我也掏!」
「用不了用不了!」
李乾寬嚇一跳,忙道:「我們可不是打秋風、宰大戶的,一分錢都給你算清楚。《開國大典》不是《大決戰》那種片子,花不了那麼多。」
「那我就不管了,反正我承諾了。再有就是,我亂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主要靠你們來製作,我可能有一些意見,希望我們友好交流。
目前的流程是,先寫劇本,交給專家小組審議,透過了就可以啟動。幾位對劇本創作有思路麼?」
先開口的是張笑天,他是黑龍江人,寫了一輩子嚴肅題材的劇本。他還寫過《太平天國》,拍成了電視劇,李健群在裡面演了個角色。
「春節前我得到訊息,興奮的連餃子都沒吃好。我感覺最難的是協調宏觀與微觀的關係,開國大典前夕發生的任何一段歷史,都可以單獨拿來拍一部片子。
但這部電影不應該拍成編年史,也不是文獻片。
所以我覺得把歷史事件放到後景,作為人物活動的舞臺,還是要表現人物,
用人物來帶動事件,推進故事。」
「那人物怎麼塑造呢?講這段歷史,肯定以教員和老蔣為兩大核心,現在時代需求有變化,不能按照傳統思路來塑造。」
梁曉生道。
他老家是黑龍江的,見了東北人特親切,自己也是作家,在《故事會》上發表了好幾篇。
「你的觀點很對,時代在變化。」
張笑天頓了頓,道:「首先是老蔣,我們出於對臺統戰的需要,《血戰臺兒莊》已經塑造的很正面了。《開國大典》我想表現他的一些人情味,比如與家人相處的細節、去寺廟抽籤等等。」
說完,他有點志芯的看向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