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41、榮歸故里

韓追一死,早就不想再打下去的涼州軍頓作鳥獸散,燕州有驚無險地逃過一劫。

九月十一這天,一封捷報傳到燕州府,崔繹與鍾遠山聯手攻破了紫章城,控制了京畿十二衛和半數以上的朝中文武大臣,造反初步取得勝利。

這一訊息無疑是一劑振奮人心的藥,燕州府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大放鞭炮,歡聲笑語沸滿街,比過年過節還要熱鬧。逃難離開的百姓也陸陸續續返回,開始為秋收做準備,城裡城外無處不洋溢著喜慶,每個人的心情都如麥浪般金光燦爛,彷彿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好日子。

小秋和弄月本已走到阿瑪多爾山下,聽到涼州軍退了的訊息,又日夜兼程地趕回來,終於在前天平安返回,小崔皞與孃親分別這麼久,一路上竟不哭不鬧,能吃能睡,不但沒有瘦了,似乎還長胖了些,眾人都連連誇他天生沉得住氣,是要做大事的料。

按照崔繹的指示,徐誠和山簡帶著一萬人回來換防,楊瓊和曹遷護送持盈等人南下返京。

啟程的這天,所有人都起了個大早,鍾綠娉帶著小崔嫻與王氏同乘,持盈則與程奉儀一同照顧小崔皞,小傢伙和姐姐不一樣,不大粘人,隨便給他個東西就能自己和自己玩,偶爾和身邊的人分享一下心得,嗚嗚哦哦也不管你能不能聽懂。

坐車總是無聊的,持盈把兒子放在軟被上,自己在矮几上鋪開紙,認真地寫著什麼。

程奉儀握著一卷書,一手支頤,懶懶地道:“你也不會歇一會兒,又寫什麼呢?”

持盈答道:“王爺雖然打下了京城,但皇上的屍骨沒找著,有可能還活著,如果被他逃出京城去,再以天子之名召集涼州殘部,豐州、巴州之軍,背水一戰,勝負仍然難說得很。所以現在一定要穩住腳跟,不能讓人抓到把柄。”

馬車在官道上行駛,雖不至於顛簸,但也不能算平穩,持盈的字跡卻雋秀整齊,有條有理。

關於朝中官員,她勸崔繹“不計前嫌,任人唯才”,對於起兵有功的賢臣良將則要“尊爵厚賚,不予高權”,崔頡遺留下來的後宮嬪妃,沒有子嗣的“悉數放還,各自婚嫁”,已有子嗣的“灑掃皇陵,永不復歸”,其親眷“若有憑女而榮者,著貶回原職,再量才而定,不可一味打壓”……

持盈知道接下來崔繹就要做皇帝了,很多話她是不方便當著人再說了,否則便有後宮干政、國風不正之嫌,而且兩人獨處的時間只怕也會大大減少,這些一等一要緊的事,無論如何等不得,所以她才不得不一條條寫下來,準備到了京城之後,讓曹遷代為轉交。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崔繹竟然拖著不肯登基。

“廣積糧,緩稱王,王爺的做法其實是非常令人稱道的。”坐在轎子上進宮的時候,百里贊如是評價。

經過了一個月的長途跋涉後,霜楓凋零的秋末持盈等人抵達了闊別三年的京城,崔繹果不其然沒空來接,但百里贊卻率近千人的儀仗隊等候在紫章城外,大開城門迎接現在還是武王妃、將來極有可能成為皇后的持盈。

持盈抱著兒子下車,城門前齊刷刷地跪了滿地宮娥太監,四臺軟轎已備好,除了持盈的是正紅色,繡祥雲飛鳳外,其餘三人的都按正三品誥命夫人的儀制,選用群青色,頂蓋垂金黑雙色流蘇。

程奉儀歸心似箭,左右張望不見丈夫翟讓來接,心中十分忐忑,不知是否有什麼意想不到的變故,便拉住持盈的袖子道:“持盈,我……我想回家去看看。”

老邁的父親與年幼的女兒是否平安無恙,還有忍痛與自己別離的丈夫,如今又是怎麼個模樣?翟讓不在迎接的人群中,這一點令她倍感不安,心裡頭禁不住冒出各種胡思亂想,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看個究竟。

持盈也並不知情,剛想點頭,百里贊就道:“程夫人,王爺已經派人去程府請人,程夫人這會兒進宮去,應該正好能與家人團聚,否則走岔了反而不好。”

程奉儀一聽崔繹早有安排,便稍微心安了些,點點頭:“那好吧。”

數人坐上軟轎,持盈的轎子理所當然走在最前面,百里贊按崔繹的吩咐,絮絮地交代了入主京城以後的種種事宜,持盈懷裡抱著熟睡的兒子輕輕拍打,邊聽邊點頭,當百里贊說到崔繹拒不肯登基時,她大感意外:“為何不登基?”

百里贊笑著反問:“夫人覺得呢?”

持盈模稜兩可地皺了皺眉,百里贊說:“夫人那一招破釜沉舟,好像有點使過頭了,禮部來人提過幾次登基的事,都被王爺擋了回去,王爺現在處於一種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的狀態,夫人可想好要怎麼收場了嗎?”

他不提還好,一提持盈就頭疼:“當時也沒想那麼多,王爺是個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人,這一點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就怕他一個衝動放棄唾手可得的勝利,所以才出此下策……”

“只怕夫人那番話,也不全是違心的吧?”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