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不聞高祖李淵曾言:徐世勣感德推功,實純臣也。又有當今聖主李世民評曰:參經綸而方面,南定維揚,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勳書冊府,當今名將,唯李勣、李靖,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二主一言道盡李勣之忠勇,乃朝臣之典範也。
英國公李勣自拔於草莽,初投翟讓,後隨蒲山公李密,大敗王世充,固守黎陽倉,奇計打退宇文化及,奈何李密提拔不起,又敗於王世充,被迫降了高祖,而後隨仍是秦王的李世民四處征伐,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為大唐之建立,立下不世不朽之功績。
其知人之明,重情厚義,常能以義藩身,又與物無忤,遂得功名始終,今又得了聖主差遣,必不辱使命,與徐真、劉德威收拾了人馬,直奔齊州而走。
既深明聖意,沿途少不得煽風點火,宣揚聖人之恩威,又吹噓齊王李佑之不忠不義不孝不仁,尚未到得戰場,早已得了唐境之人心,皆以為聖人師出正直,李佑必死以祭國也。
其時李佑新殺權萬紀,心知歸順無望,反而背叛到底,召城中男子年十五以上為兵驅使,又偽署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開官庫之物以行賞,驅百姓入城,繕積甲兵。
這李佑不知死活,每夜引了燕弘亮等人對妃宴飲以為樂,嬉笑之空當,談及官軍,那不要臉皮的燕弘亮卻說:“吾主不須憂也!某右手持酒而啖,左手刀以拂之!”
李佑對這弘亮又妄信,聞之甚樂,每日在城中戲耍玩樂,全然不知大難即將臨頭了來。
且說徐真對李勣恭敬十分,沿途每日問道,又勤求兵法,李勣向來無私,對徐真又青睞有加,也不藏私,傾囊相授,見得徐真神火營傾巢而出,“真武大將軍”火炮威猛十足,只看那火炮,就知吐谷渾之戰是何等驕傲,對徐真的頭腦也是讚賞不已。
這李勣為官多年,最是圓滑,懂得人情,不免對徐真敲打了一番,教他些許廟堂上的心計手段,可謂盡心盡力來栽培,徐真不敢忘恩,越是勤奮伺候求教,這一路上竟然養出了些許師徒良友的情誼來。
徐真討巧喜人,初時為李靖所不喜,然最終還是得了衛國公的賞識,今次與英國公李勣相見恨晚,卻沒有初遇之時的隔閡,自然是心情舒暢到了極點。
這日集合了九州府兵,即將對齊州用強,晚間紮下了營寨來安排,中軍大帳之中挑燈議論妥當,諸將心頭雀躍,蠢蠢欲動,皆要拿取首功。
徐真得了李勣的為官之道,自然不敢與同僚爭功,只將了神火營在後方,以便攻城所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徐真不免心掛長安的形勢。
早在離開之時,他就與晉王李治見了一面,推說自己夜觀天象,煞星漸漸明朗云云,暗示太子將反,讓李治多了一個防備,又將凱薩仍舊送入到淑儀殿之中,貼身保衛李明達,與張素靈好生交代囑託了一番,這才安心來了齊州。
張素靈既知仇賊權萬紀暴死,才曉得徐真果有先見之明,了卻一大樁心事,遂定下了忠心,執意跟隨徐真,不再有三心二意。
其又得了徐真囑託,私下以徐真的名義,給契苾何力傳遞了訊息,使得北衙門諸多禁軍好生防範,不敢有所懈怠。
這日正值新春小雪紛飛,張素靈改頭換面,作了徐真的模樣,與摩崖一同潛入了東宮府千牛賀蘭楚石的府邸之中探聽訊息。
四處無跡可尋,二人正準備打個退堂鼓,也該是老天有眼,卻碰到紇幹承基鬼鬼祟祟進了府邸來,由一名通傳小廝引著,帶入了後院的密室之中!
摩崖提點張素靈,放輕鬆了手腳,踏雪無痕就跟著紇幹承基,來到了後院,卻見得侯破虜等一干小人都在場,似在密謀大事!
這府邸也是深沉,二人畢竟是賊人的身份,也不敢太過靠近,傾聽得不甚清晰,但見幾個小人一副要死的樣子,想來果是在密謀再次逼宮之事了。
臨走之時,徐真曾下了斷言,東宮必定會趁著李勣和徐真外出平叛,開始籌謀自作自受的忤逆之事,起初張素靈和摩崖等人自然不相信,可每日偵查之下,果真見著了蛛絲馬跡,越發驗證了徐真的箴言。
誰能想到,漢王李元昌剛剛刺殺,齊王李佑又是趁機殺了朝臣以舉兵謀反,如此節骨眼上,新獲賞識和大功的東宮,居然會蓄意圖謀不軌?
此出其不意的動機,必出自於侯君集,只是此人精明奸詐,從來不上得臺前來,只在幕後作那搖扇的運籌,卻是捉不到他的任何把柄。
張素靈和摩崖也是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正踟躕之間,陸續又來了幾位大人物,其中不乏駙馬都尉杜荷等熟悉面孔,連那鄅國公張亮,都帶著養子張慎之前來,看來這次是傾巢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