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下午,秀兒幾個樂滋滋回來為明天開業做準備,她們把俞勤帶來了。
這姑娘吃了不少苦,一臉風霜,手糙得如同砂紙,見到張芳芬連連鞠躬,感謝大姑媽給了她來街上賺錢的機會。
張芳芬知道她的父母都是老實人,曉得她家的日子過得艱難,樂滋滋留下她,讓她跟著秀兒學著點。
四個勤快的姑娘上班後都不肯張芳芬親自動手,裡裡外外,她們忙得井井有條。
無他,心裡高興,幹勁兒十足!
在城裡幹了半年左右,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工作,跟在農村下田掙工分有天壤之別。
三個姑娘少了風吹日曬面板細膩白淨了許多,又騎上了嶄新的腳踏車,穿著漂亮的新衣服。
臘月底正是農閒之時,她們回家的當天就被以前的同學、玩伴圍觀了,讚歎、羨慕的話不知道聽了多少。
她們發現自己的見識和說話方式好像跟昔日同學、玩伴不同了,無形之中有了優越性,這種感覺真的很微妙,人人都喜歡。
過年在家的這二十天,幾乎天天有媒人上門提親,絕大多數是條件過得去的小夥子。
可是不僅僅張禹根家不急,連以前恨不能讓賠錢貨早點嫁了的張禹徳家都轉變了態度,他們捨不得把張玉蘭這個為家裡掙現錢的大閨女早早嫁人。
秀兒過了年二十三了,按理說該談婆家了。
但是她心氣兒高著呢,一定要找個高中畢業的,是不是城鎮戶口不重要,家裡窮不窮也不計較,但是要有手藝或者有技術。
說實話,這年頭的農村人讀完高中的真不多,故而秀兒沒有相中誰。
她不著急,她相信黃瀚的話,學好本事爭取以後做老闆賺大錢,農村人怎麼了?
以後會把生意做到省城、直轄市、首都去!
她願意聽黃瀚的話,居然撿起扔掉接近十年的課本抽時間學習,並且認真學習漢語拼音。
七八十年代農村的孩子,十有漢語拼音不過關,直接結果就是以後最容易掌握的漢語拼音輸入法,他們根本掌握不了。
黃瀚要求秀兒重新打基礎,她很聽話,經常跟著黃顰讀拼音。
家裡的課本多著呢,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二年級都有,秀兒肯學還能夠得到黃顰、黃馨的輔導進步不小。
……
過了元宵節,夏家班子開始修繕黃瀚家新買的徽派宅院,工期不會超過二十天。
修舊如舊這幫人肯定行,因為夏家莊子就有幾個五六十歲的老瓦匠、老木匠。
不要說修老房子,另外建一棟一模一樣的房子他們也做得到。
新宅院是七間一廚,佔地面積接近三百平方米。
五間朝南的正屋很高,屋脊到地面的高度超過五米,屋簷到地面有三米六,比後世商品房不足三米的高度感覺上氣派多了。
這種房子住著舒服,只不過不能沒有衛生間,黃瀚畫圖在寬敞的房間裡隔斷設計了衛生間。
在院子一角砌化糞池,用陶瓷管道跟街上的主下水管道相連。
沒人管這事,也不知道這時是確實沒人管,還是管的人少忙不過來。
反正黃瀚家兩次建房子都是接通城裡的主下水道,扒開這個公共設施時居然沒有人來詢問有沒有合法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