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六十八章:廠房

老房子建起來慢,拆起來容易。

那是因為完全不用水泥,用的是石灰和黃泥,輕輕地一敲一塊完整的小樓轉就拿下來了。

有可能是因為那時三水縣根本沒水泥這種高階貨,因此拆下的小樓轉都能夠派上用場。

拆房子用不著大工,夏家班子來了三十幾個小工,一大半都是婦女老人。

別小看他們,這些成天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幹活兒有長勁,連黃道武都比不上。

他們用了四天時間不僅僅把房子拆了,材料堆放齊整了,還挖好了基礎。

第五天撤下一半小工,上來八個瓦工,砌牆的瓦工基本上是一個大師傅配兩個小工幫著運磚頭、拎水泥砂漿。

建築工們大多數是本莊人或者是親戚關係,一起幹活兒時沒有人好意思偷奸耍滑。

這小小的工程進度很快,兩三天時間牆體的高度就超過了黃瀚的身高。

黃瀚的活兒一直到第八天才真正開始。

他其實就是動動嘴指揮如何預埋電線和下水管道,活兒都是黃道武幹,還有一半是黃憲禮、黃憲誠利用下班時間來幹。

其實黃瀚準備親自動手來著,可是黃哲遠寶貝這個最小的孫子,看得緊,發現黃瀚動手,就搶過去做。

這回砌房子手裡的錢寬裕得很,再加上面子更加大,能夠批到足夠的鋼材、螺紋鋼和水泥,屋面當然採取鋼筋混凝土澆築,主大梁甚至於用上了二十五毫米直徑的螺紋鋼加強。

這樣的好處就是內部牆體除了東西五道二十四公分厚度的承重牆外,其餘都是填充牆。

黃瀚家該得的房子在最東面,不僅僅有朝南的門,還開了一個大門朝東。

這房子連樓上的三十個平方,足有一百一十五平方米,比後世同樣面積的商品房至少大百分之十五。

黃瀚在樓下設計的衛生間居然是安裝兩個蹲便器,內部只有跟樓上對應的一堵留了兩米門洞的牆,把八十五個平方的面積隔成一個三十平方米、一個五十五平方米的大房間。

不把房子隔成一二十平方的房間其實是為了辦個小小服裝箱包廠而準備。

以後這兩間屋子是準備作為廠房使用的,這裡能夠擺上二十幾臺縫紉機呢,生產時兩班倒,能夠滿足四五十女工在這裡工作。

黃瀚甚至於想好了用“新風”這兩個字做廠名,註冊商標“風牌”。

女工最喜歡上班的地方離家近,能夠做到這一點哪怕工資少點也樂意。

後世黃瀚家附近就有個小老闆租了個五十幾個平方的房子擺了十幾臺工業縫紉機加工服裝。

那時行情截然不同,太多服裝廠找不著女工。

原因很簡單,工資不高、太辛苦,生活條件改善了的農村人也不肯幹這種低端的活兒。

但是這個小老闆的十幾臺縫紉機都是滿負荷,因為有不少陪讀的農村婦女租住在這個小區,她們的孩子在三水實驗中學讀高中。

閒著也是閒著,十幾個婦女在家門口上班,一邊嘮嗑一邊幹活兒,反而不悶得慌。

因此哪怕只拿兩三千塊一個月,她們也願意幹完陪讀的三年。

三水縣包括全國,在八十年代初期治安都是不太好。

如果女工上班的地方在城郊,下了晚班肯定要家裡的男人接送的。

可是上班的地方在城區中心,就不存在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