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衢州事宜,離家兩月有餘的蘇九冬隨溫以恆回到岐山縣,偶然發現縣城裡居然多出了藥膳館。
不過這些藥膳館並不是新開的店鋪,原身本就是飯館,只不過現在在招牌上加了“藥膳”的名頭。
蘇九冬覺得新鮮,特意選了一間縣衙附近的林生飯館,打算進去試試他們家的藥膳如何。
蘇九冬一行人晝夜兼程,行車趕路,一路上洗漱不便,所以幾人都有些灰頭土臉的。
再加上林生飯館裡迎接幾人的店夥計,是最近才新招進來的,所以就沒能認出蘇九冬和溫以恆這兩位永源藥膳館的東家身份。
“幾位客官可是剛剛趕路歇腳的?一路辛苦了,看看吃點什麼?”店夥計奉上茶水和選單,熱情的招呼幾人。
蘇九冬接過選單細細瀏覽。
薏米粥、鯉魚湯、冬瓜粥、烏雞湯、羊排骨、藥膳鍋……選單上藥膳一欄的膳食,幾乎與永源藥膳館的菜品如出一轍。
定位給尋常百姓吃的一些菜品價格,和永源藥膳館差不多便宜,但是定位賣給達官貴人的精品藥膳價格則貴上許多。
其中有幾道的價格,甚至比永源藥膳館最貴的菜品,還高出快二十兩銀子。
蘇九冬雖然有些疑惑,但是從古至今,滋補的藥膳菜品來來回回大概也就那幾樣,所以蘇九冬也沒有多想,招呼店夥計推菜點菜:“你們飯館裡賣的最好的藥膳是哪一種?師傅推薦的藥膳又是哪一種?”
“賣得最好的是薏米粥、綠茶蛋,尋常百姓就愛點這些吃,好吃又便宜。”
店夥計說到比較便宜的菜品時面露點點不屑,但是說到接下來的幾種菜品則極力推薦:“要說店裡師傅和一些官家貴夫人愛吃的就多了,烏骨雞、羊小排鍋和藥膳豬蹄這些都是常點常吃的,最是滋補養身。”
溫以恆腹中實在飢餓,對於吃什麼有些興致缺缺,只想趕緊吃完回去休息。
店夥計不明狀況,誤以為溫以恆對這些菜品不感興趣,打算使出殺手鐧:“這位客官,如果您覺得這些菜品太過平常,不妨試試元宮四和湯。”
店夥計故意壓低聲音,擺出一副“一般人我不告訴他”的模樣,裝模作樣的低聲說:“前段時間欽差大臣巡視到咱們岐山縣裡,突然患病。其他大夫束手無策,關鍵時刻蘇大大夫奉上這道元宮四和湯,欽差大臣就是吃了這道藥膳才好的。”
聽到他人提及自己,而且還是編造的故事裡現身,蘇九冬眼皮跳了跳,立馬坐直了身子,問那店夥計:“你說的蘇大夫,是永源藥膳館裡的蘇大夫?”
溫以恆和其他幾人也來了精神,坐正了身子以手撐臉要聽店夥計掰扯,個個露出一副似笑非笑的八卦表情。
“喲?這位客官您也聽過蘇大夫的名聲啊?小的說的正是她。前段時間她治好了欽差大臣的病,名揚整個岐山縣……”
店夥計又故作神秘的壓低聲音說:“咱們飯館東家和蘇大夫是好友,所以蘇大夫才肯把這道元宮四和湯的食譜送給咱們店的。”
蘇九冬聽後訕然一笑,特意點了那道“治好了”欽差大臣的元宮四和湯和其他幾個菜品嚐個鮮。
蘇九冬可不記得自己有認識一位開林生飯館的朋友,也從沒有給楚律封喝過什麼元宮四和湯,只怕是這家林生飯館在打著自己的名頭行騙。
蘇九冬面有微微怒色,隱忍不發,眼含怒氣,再次打量這家環境與傢俱都是全新的林生飯館。
飯館裡也七七八八坐了不少人,蘇九冬派人去問,一問之下得知在座的食客大多是衝著蘇大夫給欽差大臣吃的這道“元宮四和湯”來的。
蘇九冬聽完更是怒不可遏,瞪著店鋪裡掛著的“元宮四和湯”菜牌,眼神恨恨。
看到蘇九冬此時面帶尷尬又惱怒的神情,溫以恆掩面而笑:“這家店敢明目張膽打著你的名字做噱頭,可不就是仗著如今你還沒回岐山縣嗎?”
“仗著我不在?難道他們不怕我回來後揭穿他們?”蘇九冬怒拍大腿,整個人氣鼓鼓的,不由自主的蹙眉嘟嘴。
溫以恆搖搖頭,笑她天真:“等到你回來了,這個元宮四和湯的名聲也打出去了,平常百姓只會以為是你和這家林生飯館有合作,你再辯解也沒人會信了。”
“那如果我把這道騙人的藥膳和飯館東家告上縣衙呢?”蘇九冬認為上衙門要求官府主持公道,最公正不過了。
“其實沒有必要為了這點小事鬧上官府,我們私下裡和這家飯館的東家說一聲,讓他把元宮四和湯給撤了,再澄清一番不是你配的藥膳,給你賠禮道歉就行了。”
溫以恆不認同蘇九冬把這事鬧大的主意。
林生飯館敢做藥膳的生意,其實也等於是永源藥膳館的同行競爭。盜墓
蘇九冬不算是完全的生意人,對經商一套也不熟悉,更不瞭解餐飲行業里爾虞我詐的激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