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九冬急道:“之前那些京裡來傳信的校尉不是說,朝中的主和派與主戰派投票的票數平衡,所以要召你回去商議後再做決定?你還沒回去,為何現在如此著急下令出征?”
皇帝明明連發三道金字牌緊急要召溫以恆回去,現在卻又甩下溫以恆擱置不提,蘇九冬越發認定,這一次突然召溫以恆回京是太子的陰謀了。
溫以恆隨手拿過放在枕邊的方折,遞給蘇九冬看,言簡意賅的總結給她聽:“京中朝臣給我的回信裡說,楚律封和他父親開國郡公一樣,跟著三皇子的意思,最後改票投了主戰派。”
“楚律封的臨時投票,改變了朝中主和派與主戰派平票的局勢。雖然太子對此表示不悅與異議,但聖上還是順應朝臣的心意,決定出兵北伐…”
溫以恆語氣沒有之前的嚴肅,彷彿對這個主戰的結果比較滿意。
“這個結果也是我想要的,如果我回京投票表決,我也傾向於主戰派。如今我朝國庫充盈,打一打高車國還是綽綽有餘的,也省得他們三天兩頭來邊境挑釁鬧事,損我國威。”
“太子不悅?那他是對楚律封臨時改票不悅、還是對楚律封跟著三皇子的意思走而不悅?”蘇九冬好奇問道:“三皇子與太子是死對頭嗎?”
溫以恆決定給蘇九冬說一說朝裡的關係,省得蘇九冬到時候進京了一頓抓瞎。
“皇子之間總是有所競爭的。三皇子云慕遊本身就得聖上的寵愛,生母又是皇貴妃,因此哪怕雲慕林雖然已是太子,三皇子云慕遊依舊有能與太子抗衡的實力。”
“可是之前你不是提過聖上偏向皇后與太子一派?他怎麼又會寵信三皇子?”
溫以恆說得更加仔細一些:“聖上偏向皇后與太子一派,是因為聖上對現任皇后十分寵幸。而三皇子得聖上寵愛,完全是因為他本身出色,有個皇貴妃生母不過的錦上添花而已。”
“天下爺孃愛好的。三皇子比太子出色,聖上私下也提過,如果三皇子是現任皇后的兒子,就會改立三皇子為太子。雲慕林聽了這樣的傳聞,自然更加把三皇子云慕遊視為眼中釘。”
“三皇子與太子對立,那他是你這邊陣營裡的人嗎?”蘇九冬毫不掩飾自己對雲慕遊的讚許:“他能臨時策得楚律封改票,一句扭轉局勢,看樣子應該也是個厲害的角色。”
溫以恆搖搖頭:“三皇子與太子敵對,只不過是想再努力爭一爭太子的位置。他不是我們陣營的人,在我眼裡,他的主張與立場,和太子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本質上是同一種人。”
蘇九冬恍然大悟的點點頭,打算把自己對太子的猜想告訴給溫以恆:“我覺得聖上這次這麼著急催你回京,是太子促成的陰謀。”
“太子先把楚律封調回京城,留下你自己在兩江。然後再用楚律封已經回京、長期逗留在外的你也不宜孤身留在兩江的理由,勸皇帝把你召回京城,然後在途中對你下殺手。”
“只要你受傷或者死亡,就無法離開回京投票,朝中平票的情況還是會一直持續。你們這邊失去了你這位領頭人肯定會群龍無首,兩邊對抗的勢力傾斜,太子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溫以恆對蘇九冬的分析露出了欣慰的表情,開心道:“夫人的看法也是恆的看法,此事是太子一手促成,肯定是皇后在背後授意他這麼做的…你果然是我的夫人,隨我一樣聰明。”
“哪有你這樣夸人還不忘記誇自己的。”蘇九冬嗔怪著瞪了溫以恆一眼,繼續問道:“那我阿爹是自己主動請纓、還是受了三皇子的意思才請纓出征的?”
“你阿爹一直是中立態度。主動請纓出征北疆。應該是他老人家自己的意思。”溫以恆淡然道:“他已在八月十五後帶領大軍動身趕赴漠北。估摸著時間,現在應該也快到邊疆了。”
蘇九冬蹙眉:“現在已是九月初,天氣很快會轉涼。秋冬作戰比夏日辛苦,天氣變冷,軍糧、火炭、棉服都需要大量的損耗,這樣使得物力運輸增加了難度。”
“……高車國人常居漠北,已經適應了寒冷的天氣。而我朝將士大多集中在中部訓練,不一定能快速適應北方的寒冷氣候。這一場仗,只怕會對我們這邊不利。”
溫以恆聽出蘇九冬話裡對蘇風瀾的擔憂,便出言安慰道:“蘇將軍行軍打仗多年,對陣北疆應該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你也不必過於憂心。”
“而且聖上的意思是,這次北伐要速戰速決,儘量在冬日到來前結束戰爭,得勝班師回朝。”溫以恆驚訝於蘇九冬對這些作戰知識也知曉,驚喜道:“沒想到你對打仗也有研究。”
“你昏迷期間我閒得無聊,就粗略翻了翻你書櫃裡的《孫子兵法》。”蘇九冬謙虛道:“剛才我說的那些也不夠是基礎的作戰知識,說不上研究。”
溫以恆更加驚喜道:“我以為你平時只看醫書,沒想到連打仗一類的書籍也有興趣涉獵…你能快速猜出太子的陰謀,又知曉作戰知識…你身上究竟還有什麼我不知道的事情?”千軍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