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九冬預熱好青黑色釉面的兔毫盞後,小茶灶上茶壺的山泉水也臨近沸騰。
鬥茶的第一關除了碾碎茶餅,用水也十分有講究。
蘇九冬緊盯著擴口茶壺裡的水面,腦子裡回想著早前溫以恆為她惡補時提到的話: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鬥茶使用的水自然是新鮮的泉水最好。鬥茶用水以清、輕、甘、潔為標準,淨山的山泉水都符合這些特點,可見鳳瀛瀛選擇在淨山寺鬥茶也是有原因的。”
“煮水以魚目、蟹眼連繹迸躍的二沸水為度。當你看到水面呈現魚眼大小、蟹眼大小的沸泡時,即可停止加熱了。再往後煮即是三沸,然水三沸後,騰波鼓浪,就偏老了。”
牢記溫以恆叮囑的蘇九冬投入的盯著水面,右手懸空在茶壺把手上方,隨時準備在熱水沸騰到二沸時及時取下茶壺。
旁觀者不明蘇九冬的動作,只見她整個人一動不動,彷彿靜止了一般。
唐甄與身邊幾位官家子弟嘟囔道:“那個蘇九冬怎麼回事?她距離茶灶那麼近,也不擔心燒了頭髮……還是我的瀛瀛厲害,不用時時盯著茶壺都能知道沸水如何。”
左邊的鳳瀛瀛已經預熱好了茶盞,以手背試探茶盞的溫度後,當機立斷把茶末放進茶盞中,從容的注入沸水,準備開始進行打茶的步驟。
此時右邊蘇九冬的水也已經沸好,只見她從容取下茶壺靜置在一旁,一邊取適量碾好的茶末放入茶盞,一邊細聽茶壺裡的動靜。
直至茶壺中的水沒了沸騰的聲音,蘇九冬立刻取用,開始注湯。
姚丹蘊在蘇九冬後方探頭探腦觀望,焦急的她恨不得上場替蘇九冬加快速度完成:“九冬姐姐怎麼現在才開始注湯?她的步驟總是落後鳳瀛瀛半步,想要贏可太難了。”
馮勝寒糾正道:“你倒也不必這麼著急,點茶法的鬥茶可不看烹製的快慢,只要最後成品上乘那就是勝了……這還只是第一碗茶,你還是安靜的看吧。”
在眾人的關注下,稍稍沒有底氣的蘇九冬開口默唸著溫以恆教她時所說的話:“第一次注水要環繞茶盞的邊緣,不讓沸水衝散茶末。”
蘇九冬將茶末與水調和成膠狀茶膏後,這才小心翼翼的開始正式注湯,而後用茶筅攪動茶膏,手腕逐漸加重力道。
唐甄繼續和幾位兄弟朋友們調笑道:“九冬小姐怎麼光張嘴不出聲?莫不是和瀛瀛比賽太緊張,一時間啞了?哈哈哈……”
唐甄說話雖然刻意壓低了聲音,但是坐在他正對面離得近的鳳瀛瀛,也聽到了唐甄對蘇九冬的調笑,心裡只覺得蘇九冬處處慢她半拍,她這第一碗茶的勝算肯定更大。
坐在最中間的度悠住持,能清楚的看到蘇九冬打茶時的動作,一時間竟被吸引,偏頭注視的動作越來越明顯。
蘇九冬以手指繞圈帶動手腕旋轉,動作幅度小,攪拌的力道卻重,不一會兒就將茶湯上下攪拌得透徹,湯花隨之如星月般從茶麵上燦爛地綻開。
第一次注湯非常順利,蘇九冬慢慢找回了一點自信,便開始第二次注湯。
姚丹蘊看到蘇九冬又拿起茶壺往茶盞裡注水,不由得疑惑道:“馮姐姐快看,九冬姐姐怎麼又倒水了?”
馮勝寒講解道:“點茶時可根據情況進行多次注湯,精於此道者可注湯多達七次,我看九冬姐姐動作還算沉穩,估計第一次注水應該很成功,點茶根本可就在於第一次注水了。”
蘇九冬捏穩茶壺把手,開始進行第二次注水,腦海中繼續回憶著溫以恆示範注湯的畫面:
“第二次注湯可從茶麵上注入,需繞茶麵注入細線一圈,記得動作一定要快,就像你平時熬藥時經常和廚娘們說的穩、準、狠一樣。”
蘇九冬迅速提壺注湯,時刻注意令茶麵紋絲不動。注湯的同時用力擊拂,茶盞中茶的色澤也漸漸露出,茶麵上泛起珍珠一樣的湯花。
與此同時,鳳瀛瀛也開始了第三次注湯。以手腕帶動手指進行加速擊拂,而後逐漸減輕力道,盡力改換為均勻攪拌。
蘇九冬的第三、第四次注湯也依舊順利。
蘇九冬圍繞著盞心攪拌,順時針反覆擊拂,直至盞裡的茶湯變得透明,茶麵上有白色粟紋似的細碎湯花泛起凝結。此時茶色已得十之六七。
第四次注湯的水量要少許多,蘇九冬放寬了茶筅攪動的幅度,也放慢了攪拌的速度。這時已經可見茶的光彩完全煥發,雲霧狀的泡沫漸漸從茶麵生出。
蘇九冬的第一碗茶湯,在注湯擊拂四次後完成了。蘇九冬將自己的茶盞遞給小沙彌。西施文學
小沙彌捧著蘇九冬茶盞轉入度悠住持身後的屏風後方,再出來時,茶托上是兩杯同樣的青黑麵的兔毫盞,茶盞前放了寫著對應編號的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