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明只覺四周光亮一片,卻無實物。自己只能在這一片白茫茫的環境裡漫無目的前行。
忽然,張子明似乎聽見有河流流淌的聲音,往下一看,竟然見下方有一條金色的河流。
張子明好奇,身子飛到河流邊上。只見金色大河猶如天上之水,不知源頭從何處來,又流往何處,只是如此靜靜流淌。
張子明心中暗道,早年聽錢淼少爺說過,每一個人的識海之中所化之物皆不相同。如今這還是我第一次見自己識海之中的模樣,當真是大開眼界,就是不知這金色大河是何意義。
張子明抬起頭來一望,又見河流對岸上似乎有六個黑點聳立。張子明本打算縱身一躍,飛到對岸之上。
卻忽然發現這躍身之法竟然失效。
張子明心中一陣疑惑,自己身處自己的識海之中,按理來說,這去往何處,不都是縱身一躍的事情嗎,為何會突然失效呢。
正當張子明疑惑時,金色大河緩緩分開,露出一條道路來。
張子明見狀,大笑道,“還有些講究。”
說罷,透過道路,往河岸對面走去。
張子明走近時,才發現之前自己遠處所見的六個黑點竟然是六塊三丈高的石碑。
這六塊石碑環繞成一圓形影象,表面光滑,無字。
張子明繞著這六塊石碑走了一圈,只見石碑底部所刻花紋各異,且手法古樸,勁道蒼茫。
張子明心中好奇,自己的識海之中演化出一條金色大河還屬平常,可這眼前的六塊無字石碑卻又作何解釋,難怪修行之人講究悟字,若無這悟性,光是識海之謎,便如何參悟得透。
此時張子明還不知這六道石碑乃外物,還以為是自己識海所化。
張子明伸出手去,觸碰到一塊石碑之上,只覺眼前金光一閃,張子明連忙閉上雙眼,耳中傳來一聲莊嚴的聲音。
這聲音猶如洪鐘大鼓一般,攝人心魂。
“茫茫人世,凜凜蒼蒼!自陰陽二分,上化為天,下沉為地...”
張子明心中大驚,忙將手撤回,這聲音便戛然而止,抬頭一看,只見石碑之上緩緩的浮現出一段字跡來,正是之前那聲音所讀。
張子明喃喃念道石碑上的話,只感覺天靈之處有一清涼之處,漸漸朝著周身發散。
張子明默默閉上雙眼,感悟其中話語,陰陽二分,上化為天,下沉為地...
良久,張子明睜開雙眼,雙目中精光一閃,氣息似與之前更為沉穩。
張子明看著這一石碑,心中暗道,這石碑上所刻,莫非是一感悟心得?
在來靈雲仙門的路上,張子明曾與溪相討過修行之法。
溪當時曾言,世間修行之法萬千,唯有一種法門最為難得,而這法門便是感悟之法。
感悟之法不同於其它修行之法,它亦不能與其它修行功法同等對比。
它能讓人以其身之本體為基石,建立起與天地法則的橋樑,打通這天地之道。
要知,世間修行功法之中,有引氣入體,也有天人感應,亦有以力證道。
而修行法術中,有五行法術,亦有奇門遁甲,更有法陣符篆。
可每一個人在這之上的造詣卻都不同,這其中與個人努力程度有關,但起著關鍵性作用的卻是個人天賦。
而這個人天賦,便就是感悟!
越是珍貴難得的修行功法,其中所含的感悟之說就更為深重。
甚至在修行之人中,甚至有修行大成者認為,修行,都當以感悟入道,所有法術威能,不過皆是外力。
此言說出時,震驚整個修行仙門。
而這番言論,卻有例項為證。
溪曾言,王朝時期,有一奇才,便是以感入道,周身真氣不過爾爾,卻能催動天地真氣,演化天地法則,隻手鎮壓高階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