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一戰,亦是被寫入《修行史學》之中,被無數後來者觀摩。
但數百年間過去,如今卻極少有人能真正的實現以感悟入道,大多修行者皆都是引氣入體,輔以法術、陣法等,共同修行。
而這溪的後續解釋中,自然也有所提及為何修行之人極少能有以感悟入道之人。
其原因便在於,這以感悟入道,對於修行者而言,要求極高,不但講究個人機緣,更需要日復一日的磨練心性。
張子明看著這石碑,內心激動中又有一絲冷靜。
若這石碑上所刻字樣真是感悟之法,那自己卻不是如有神助,那日後為平安鎮、為少爺等人報仇,豈不是大大增加了勝算。
但若是自己天資不夠,機緣不足,這眼前哪怕是再精妙的感悟學說,怕是自己也不能理解絲毫。
張子明心中糾結,看著石碑上的字,嘴裡又喃喃念道,“茫茫人世,凜凜蒼蒼!自陰陽二分,上化為天,下沉為地。”
這石碑之上僅僅只是浮現了這幾個字,身下的依舊有大半的空白。
張子明反覆讀過,猜想必定其後還有文章,只是不知該如何使它浮現出來。
思索片刻,張子明將手掌又重新放在石碑之上,果然那洪鐘大鼓一般的聲音又在張子明耳邊響起。
張子明沉心靜聽,只聽那聲音說道。
“四象而分,八卦乃成。卦卦乾坤,六十有四。一二八轉,大同於道。”
這聲音過後,良久,再也無言。
張子明方才睜開雙眼,那石碑之上果然又接著浮現出剛才所言的字樣。但張子明再將手掌放在石碑上時,石碑卻無絲毫反應了。
張子明納悶,心中猜測,莫非這石碑有一種考核機制,需要我領悟通這一段文字,才能讓我學習剩下的不成。
張子明又試了試其餘幾塊石碑,卻絲毫無反應。
無奈之下,張子明只得走回到這石碑面前,靜靜領悟其中的字樣。
“四象而分,八卦乃成...”
張子明緩緩讀著石碑上的字樣,只覺天靈之中清涼之意更甚,全身有一種通透之感,忍不出低聲叫了一聲。
但清涼之感不過片刻間便又消失,張子明接著再讀石碑文字,卻再也任何異樣發生了。
張子明心中好奇,沉思道,這石碑文字,我究竟該如何感悟才是正確呢?我通讀這幾遍,除有幾分通透之感外,便再無其它,當真是讓人抓不住頭腦。
思索間,只見那金色大河翻身而起,動似長龍一般,翻轉了幾個身子,竟然形成一道圓形水障,從上而下,將張子明與那六道石碑困在其中。
張子明大驚失色,準備衝出水障,卻只覺其中堅硬似鐵,毫無漏洞,只能被困其中。
張子明心下慌亂之際,轉身過來,六道石碑依舊在原處默默佇立,望去,竟有一絲古老之意。
張子明沉下心來,心中猜測,這金色大河莫非與這石碑有關,若是如此,看來須得自己領悟出這石碑上的字意,才能破開這金色大河所形成的水障。
於是,張子明盤腿坐在石碑之下,用心誦讀,默默感悟其間真諦。
張子明一遍又一遍的誦讀碑上文字,腦海中浮現出一陰陽圖案。
心下一動,兩手劃圓,竟然真將陰陽圖案演化出來。
張子明心中暗自激動,小心演化陰陽圖案,又響起石碑上所說,“四象而分,八卦乃成...”
只見這一陰一陽圖案,似水魚便緩緩流動,正打算分作四方時,卻瞬間消失不見。
張子明見陰陽圖案消失,心中也不氣餒,反而認為是自己太過於急躁,急於求成,才導致陰陽圖案消失不見。
於是重整心境,又接著演化陰陽圖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