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9章 國家隊出手

當然,這得除了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華國國內的輿論情況,也早已傳到了國外。

這也導致,國外的諸多實驗室,對陳舟的態度,更加熱情。

就拿CERN來說,現在華國不待見陳舟,那他們的機會,就更大了。

因此,在和陳舟確認了實驗參與一事不變的同時。

CERN這邊,不僅放心了心中的擔憂,還連帶著開始準備後續的計劃。

最終能不能留住是一回事,但做與不做,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陳舟和克羅斯與弗裡德曼等人告別後,便再次登上了前往日內瓦的航班。

在陳舟和克羅斯走後,弗裡德曼便返回了麻省理工。

這位粒子物理學領域的大牛,打算將之後的時光,都留給自己的教學工作。

而其餘的研究人員,則依照各自的安排,準備於近期前往華國。

……

當再一次來到CERN時,陳舟明顯地感覺到,這些人,似乎更熱情了。

這次負責跟陳舟對接,安排相關實驗參與事宜的,仍然是米徹·約翰斯通。

從他臉上熱情洋溢的笑容,就知道,陳舟為什麼會覺得這些人更熱情了。

“陳舟博士,恭喜您,以出色的研究成果,將諾貝爾物理學獎收入囊中。”

前往CERN的路上,米徹·約翰斯通對陳舟恭喜道。

就連話裡對陳舟的稱呼,也由你,變為了您。

陳舟笑了笑,謙虛地表示:“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只是一個代表罷了。”

米徹·約翰斯通不贊同地說道:“如果沒有你完善粒子基本理論,從理論上解決色禁閉的問題,然後又負責統籌實驗安排,那麼必然是不可能發現膠球的。”

“諾貝爾物理學獎嘉獎的是智慧的物理學大腦,絕不是一個人的辛勞!所以,陳舟博士,您的貢獻是全方位的,是高於其他研究人員總和的。”

陳舟輕聲笑了笑,卻沒有接這個話。

這話聽著就好了,反正說的那麼好聽。

只要自己別當真就行。

如果沒有SLAC的研究人員,為了最後實驗計劃,所付出的心血的和努力。

就算是他有再完善的理論,那也只是理論而已。

到最後,膠球到底會由誰發現,可就說不準了。

來到CERN的實驗室之後,在正式隆重的介紹之後,他和克羅斯兩人,加入了相關的實驗課題組。

本來在陳舟的計劃中,CERN這邊,最精彩的對撞機實驗,應該是在8月份。

而他在10月份過來,正好會錯過,這部分精彩的實驗。

卻沒想到,CERN調整了相應的實驗計劃。

陳舟這次來,正好趕上重中微子的搜尋。

這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有趣的實驗。

2012年,質量為125GeV的標量粒子被發現後,高能物理學家的心態就是矛盾的。

一方面,希望該粒子就是標準模型所預言的希格斯粒子。

另一方面,又渴望它不是標準模型所預言的粒子,而是某新物理的“類希格斯粒子”。

因此,CERN近些年來的實驗計劃中,基本上都有藉助於LHC大型強制對撞機,進行精確測量標準模型引數,從而判定希格斯粒子,是否是標準模型粒子。

2017年,已經進行的實驗,便是將LHC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對撞能量調整至13TeV,利用超環面儀器和緊湊渺子線圈兩大探測器,採集對撞事例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