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分析H→bb、μμ、ττ、γγ、H→ZZ*→4l、H→ZZ*等過程,以及ttH耦合常數,進而確定希格斯粒子的性質及與其他基本粒子的耦合常數。
雖然現在還無法確認該標量粒子,是否是標準模型所預言的粒子。
但隨著資料的累計,上述測量的精度,會進一步提高。
除了這一和希格斯粒子有關的實驗外,CERN所進行的實驗,還有另一大重要任務。
那就是,直接尋找“新粒子”。
2017年,已進行的實驗,就有對stop、slepton、W'、Z'、leptoquark、向量型夸克、高維度粒子、複合粒子,甚至是暗物質粒子等的全方位搜尋。
而重中微子,便是今年最後一個,還算精彩而有趣的搜尋實驗。
只不過,雖然燒了不少經費,也獲得了不少的實驗資料。
但是,上述“新粒子”存在的直接證據,卻是完全沒有找到的。
所以,今年最後的希望,也就被寄託在了重中微子的探測上。
當米徹·約翰斯通介紹完實驗的情況後,陳舟忽的就有些不妙的感覺。
果然,一扭頭,就看到了米徹·約翰斯通那諂媚的笑臉。
陳舟頓時心裡一咯噔:“這人該不會以為,我能找到重中微子吧?”
當陳舟再一次來到CERN的訊息,被傳開了以後。
所有人都開始以為,陳舟最終選擇的是CERN。
尤其是,當聽到陳舟已經正式加入CERN的課題組,開始進行相關實驗研究的時候。
這種猜測,更是平添了幾分證據。
在這種情況下,華國國內的輿論,也在此暴躁起來。
付海天等人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開始把手中的“大招”,一個接一個放出來。
付海天更是做夢也沒想到,陳舟會再回到CERN去,還加入了CERN的課題組。
這簡直是自己把自己推到了輿論的對立面嘛……
一時間,華國國內,輿論譁然。
絕大部分的人,都開始跟隨輿論大潮,指責起了陳舟。
全然不記得,前段時間,還因為陳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打破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一事,而全國興奮呢。
只不過,就在付海天等人,以為陳舟這次死定了,再也沒人能救。
他們已備好香檳,準備慶祝之時。
新聞聯播率先以一則長達30秒的新聞,報道了陳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一事。
隨後便是,華國科技部門發了一則公告。
公告內容,正是國家“萬人計劃”的課題說明。
其中,著重強調了一件事。
那就是,陳舟仍然是國家“萬人計劃”的人員。
他仍然在進行著國家“萬人計劃”的課題。
公告發出後,緊接著便是各大官媒的發聲。
他們的主旨只有一個。
不信謠,不傳謠!
堅決維護華國科學家基本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