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時候,蒙毅不知為何出人意料的當眾提出要贏政再納後宮,增添子嗣機率。文武百官莫不驚奇。
之前他們提過幾次,第一次,大王皮笑肉不笑,什麼話也沒說,第二次,大王眼一瞪,依舊沒有多言,第三次,大王拔出寶劍直指眾臣:再有下次,殺無赦。在然後,為秦國王室的子嗣問題操碎心的文武百官愛在心口難開。
沒想到這次大王不但沒有生氣,還答應充納後宮。只是要從諸侯六國選,一來是回應各國美意,二來也可以加強聯盟對抗被人攻擊。
大家猜想大概是蒙毅跟大王年紀相仿,又是知己好友,所以大王比較聽得進去。之前還跟大王同仇敵愾對付他們這些老傢伙。如今可能是想通了,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幫著他們勸大王。
只是吧,大王最終選定趙國和韓國為聯姻考量物件,一點不拖泥帶水的下詔不日就前去趙國商議聯姻事宜。而且大王要親自前往趙國。而韓國連親都不用議,直接派人把韓國準備的新娘接來秦國就是。
按大王的意思是趙國畢竟養過他,如果秦國是生父,趙國怎麼也是養父。所以,要親自前往才能彰顯禮儀。
滿朝文武那是異口同聲堅決反對,就連一向只聽贏政的蒙恬,蒙毅兄弟倆都反對。劉暢就更別提了,三十歲的人,撒潑耍賴還是用上串下跳這招。贏政也不理他,只叫他前往軍營找王翦商議,說王翦知道怎麼做,就好像他不知道怎麼做一樣。
劉暢想著,去了軍營勾搭王翦一起反對贏政前往趙國的想法。文武百官怎麼想都覺得小題大做,不就是個和親的公主,有必要堂堂大秦帝國的王親自去?別人不知道,劉暢可知道,贏政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小仙女。
可是再怎麼想找到小仙女,拿命去冒險,劉暢無論如何都要反對到底,只要王翦也加入反對的行列,大王怎麼也要再考慮考慮。誰知道,王翦聽完他說大王萬一去了趙國如何如何危險的長篇大論後,王翦讓劉暢回稟贏政:如大王所願。
劉暢心中那個堵啊,無處發洩,竟然去找蒙恬,蒙毅訴苦,直罵王翦愚忠。這回蒙氏兄弟倆倒是千年等一回的跟劉暢一個鼻子通氣。
折騰來折騰去,劉暢最後還是去找始作俑者贏政:“大王,你今天不跟我說清楚,我就是沒了命我也要攪得你去不了趙國。”
贏政暼一眼賴坐在他案前的劉暢,放下手中正在看的竹簡,言簡意賅的說:“如果只是擔心我的安危,你大可放心,我定會完好無損的回來。”
“大王,蒙毅那小子突然提出讓你充盈後宮,是不是你交代的?”
“嗯。”想到蒙毅聽到他說要親自去趙國時一臉黑炭的樣子,贏政有些失笑。
“你就非得親自去找小仙女不可?”
“嗯!”
“萬一找不到呢?”
“沒有萬一。”
“我代替你去找,不找到不回來還不行嗎?”
“你不回來沒關係,但是珀溪必須回到我身邊。”
“……”劉暢的心尖在流血,合著他對大王來說那麼無足輕重???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浩浩蕩蕩的儀仗隊出現在連線趙國的官道上,劉暢還是堵著一顆心。反倒是蒙恬,蒙毅好像一夜之間就想開了。
蒙毅看劉暢還是碎碎念,看不過去:“你怎麼還黑著一張臉?知道你擔心大王,但仔細想想好像也沒那麼危險。”
“怎麼不危險,當年趙王恨不得把他大卸八塊,都讓李牧那孫子親自上啦。現在跑去不是自投羅網嗎?”
“你想啊,為什麼大王直接就收了韓國公主,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唯獨趙國要區別對待,但大王敢親自去,一來王翦已經集結六十萬大軍跟隨,到時候守在秦趙邊界處。韓國已經是我們的聯盟國,雖然國力是諸侯國最弱的,但好歹是個國,必要時候會跟我們一起對付趙國。趙國如果想要對大王做什麼,別說我們秦國已經無人能敵,真要有事,也是趙國先亡。所以趙國只會如珠如寶的對大王,半點不可能對大王下手。”
“那萬一趙王就是腦子一熱,抽風了,豈不是來不及了。”劉暢聽蒙毅一番話,打結的困擾要通不通。
“不會,趙王比你聰明很多,不像你一樣把腦袋丟家裡啦。”蒙恬插了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