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州,鉅鹿郡,沙河城。
城外有條河流,喚做“湡水”,亦稱“蓼水”,是大沙河的一條支流。
幾個小童如眾星捧月一般,圍著一個年齡略大的高個子男孩兒,用粗製的網篩在堤壩上撈蝦。五丈之外還有一個瘦弱的小孩,孤零零的在堆泥人,時不時抬起頭望望撈蝦的眾人,眼裡滿是羨慕。再遠處有個帶斗笠的人牽著一匹黑馬,不緊不慢地在田壟間走著。
“有了有了!”
“快拉網!”
眾孩童頓時興奮地叫嚷。
大青石築成的堤壩常年遭河水浸蝕,此時又剛被雨水沖刷,路面溼滑不堪,那大個子孩童過於興奮,腳底打了滑,“嗵”的一聲跌進了河裡。眾孩童哪裡見過這等情形,哭喊著四散跑了。
這時,遠處那瘦弱娃子不知哪裡尋來一段長樹枝,快步跑來,想以此拉起落水的人。可那人驚慌失措,胡亂撲騰,反而離岸邊越來越遠,眼看就要超出樹枝的長度,還是沒有半點要抓的意思。
瘦弱小娃大聲呵責那落水的,讓他冷靜些,抓住樹枝。
說時遲那時快,遠處戴斗笠的人身形一晃已是三丈有餘,再一點腳尖竟飛了起來,宛若燕子一般劃過水面,若有明眼人在此處,定能看出這是一劍宗的“移形換影術”和“飛燕功”戴斗笠那人力道將盡,快要下落之時,又使出一招“飛燕掠波”——單腳輕點水面,借力使力再次騰空,用腋下夾起落水之人,朝著堤壩滑翔而去。
瘦弱孩子見兩人上了岸,立即趕來詢問:“胖虎怎麼樣?要不要緊?”
被叫做胖虎的男孩兒仍是滿臉驚惶,一言不發,只是跪在地上不停地向救命恩人磕頭。瘦弱娃子拱手彎腰,作揖道:“感謝老神仙救命大恩。”
那人摘下斗笠,約莫三十多歲年紀,國字臉,粗平眉,威目生輝,鼻若懸膽,一副剛毅之相。正是去往魯郡送信,返程至此的秦克己。
秦克己見二人如此,一個戰戰兢兢似驚弓之鳥,一個瘦弱靦腆卻一副少年老成模樣,爽朗地笑了幾聲,伸手拍了拍胖虎肩膀,道:“身體若無大礙就快些回家換件衣服,免得著涼,以後留心一些便是。”
胖虎應聲,轉身對那瘦弱娃子道:“無期,謝謝你。平日裡我那般欺負你,如今你還肯救我,讓我好生羞愧。”
秦克己聽明白了,竟然還是一場以德報怨之舉,有趣有趣。他路上無聊,有心拿這兩個娃娃打趣,問道:“兩個小娃家住何處,叫什麼名字?”
胖虎有意表現自己,搶話道:“我叫胖虎,他叫燕無期,都在城內居住。我阿爹是邢州府的衙役,無期父母都去世了,他跟著姨父生活。”說到無父無母之時,燕無期狠狠地瞪了胖虎一眼。
“胖虎,我且問你,適才燕無期救你之事,你回家可會告訴你父母?”秦克己問到
“回恩人,我一定告訴阿爹,讓阿爹去家裡謝他。今日課堂上我們學《春秋•察微篇》孔夫子有言‘夫聖人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道可施與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做了好事應該讓人知道,得到表揚,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做好事。”
秦克己面色凝重,略有不悅,又問燕無期:“你如何看待這事?”
無期答曰:“區區小事而已,自然不用斤斤計較。姨父教我,做人無愧於天地良心即可,此等仗義之事乃是我輩本分。”
“好!好!好!”秦克己連道三個好字。“好一個我輩本分,有趣有趣。”
秦克己這一笑反讓胖虎不知所措,他小聲嘀咕:“孔夫子明明是這樣說的,先生也是如此教的,難道有錯?”
秦克己復問燕無期:“你家中可還有別人,姨父從事何業?”
“我本是鄴郡人,父母早亡,家中又無叔伯堂親,母親臨終前將我託付於同縣的姨父,三年前隨姨父搬家到此處。姨父是個郎中,在城裡開了間鋪子,叫濟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