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9章 太需要一個整合者了(5000字)

很多權威人士,同樣在嘉穀的推動下,不會明說支援轉基因,但無不向公眾灌輸一個觀點——轉基因產業化要謹慎,但我們要支援科學家搶佔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制高點!

輿論的走向出乎了很多人意料。

當然,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大有人在。

但齊政對輿論走向表示樂觀。有爭議也是好事,只要主流媒體們的屁股不歪,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

不過,齊政還要尋求更多的支援,尤其是高層的支援。

……

在國內的轉基因話題因為有嘉穀的全力介入,“支援搶佔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制高點”的呼聲逐漸走高之際,齊政和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蔣主任走進了國務院大佬文老的辦公室。

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負責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及安全評價申報的審查工作。簡而言之,嘉穀的所有轉基因研究計劃,都離不開安委會的管理和評估。

“齊政這次又有什麼好訊息了?”距離兩人上次的會面已經一年多了,但嘉穀的事蹟依然時不時傳到文老的耳邊,因此文老熟絡地問道。

一邊的安委會蔣主任兩眼平視,心裡卻是一動。

有傳言說,文老對於嘉穀集團極為看好與支援,聽這熟絡的語氣,恐怕不是假的。

不過蔣主任轉念一想,又覺得理所當然了。

文老對農業,對農民的重視眾所皆知;引用他經常說的一句話,“不懂農民就不懂得中國”。

持續了數千年的農業稅是在他執政期間取消的;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是在他執政期間加強的;剛剛過去的兩會,他重點指出,要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這樣一位對農業無比重視的國家領導人,對在農業上頗有建樹的國內最大的糧商——嘉穀集團另眼相看,再正常不過了。

齊政知道知道文老時間寶貴,也不拖泥帶水,頗為恭敬道:“現在還談不上好訊息,但我希望能變成一個好訊息。”

“嘉穀想做一次較大的全國農業科研聯合攻關,因為其中涉及到不少轉基因技術,可能會有較大爭議,所以想先跟文老您彙報一下。”

“哦?”文老聞言,微笑道:“我想起來了,最近國內引起的轉基因論戰,就是跟嘉穀有關?”

“對,這場論戰其實也是因為這個計劃引起了。”齊政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文老果然有了興趣。

一方面,自然是因為“轉基因”這個話題了。

事實上,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863”、“973”等國家科技計劃都將轉基因技術研發與安全性評價研究作為重大專案予以支援。在他執政期間,也於08年啟動實施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將轉基因技術上升至國家戰略,所以他對於“轉基因”是不陌生的。

另一方面,就跟外界一樣,是因為嘉穀以往給他留下的印象了。

縱觀嘉穀發展之路,是跟轉基因聯絡不上的。甚至於,在外界眼中,嘉穀還可能是轉基因的反對者。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大豆了。在某些人的推動下,西方轉基因大豆不僅向中國大肆低價傾銷,還一度有意進入東北這塊肥沃的黑土地。然後,是嘉穀站了出來,不僅保住了國產傳統大豆的希望,還將俄遠東變為了國產傳統大豆恣意橫行的天堂。

現在嘉穀突然公佈要加大轉基因研究投入,即使是文老,也有幾分意外。

“我們集團覺得,迄今為止,我國的基因克隆研究源頭創新能力不足,現有基因也難以滿足我國農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比如說,目前還沒有獲得有應用價值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旱耐鹽等功能基因;高產優質基因方面,在營養高效、高光效、代謝調控、耐貯藏、特殊成分積累等基因研究方面與國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轉基因研究所涉及的基因及其表達調控元件主要來自國外等等。”

“要加快研究完全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有可靠安全保障的轉基因技術,我們集團認為要更加大膽……”齊政看了安委會的蔣主任一眼。

文老也看向蔣主任。他對於“轉基因”有一定了解,但日理萬機之下,肯定不可能對國內外相關形勢瞭如指掌的,這種時候就要靠專業人士補充了。

蔣主任是知道嘉穀的計劃的,在文老面前,也只能老老實實地說道:“當前,在國際上已經商業化的植物基因,主要是抗除草劑和抗蟲兩類,這兩類基因的智慧財產權均被西方發達國家壟斷。”

“齊董說得基本沒錯,我國當下的轉基因研究,普遍存在低水平重複、不掌握核心技術而借用外國現有技術的現象,絕大多數只不過就是把這兩類基因匯入現有作物。這類活動,甚至稱不上嚴格意義的研究,充其量只能算是低水平的商業擴散。”

有些事不較真就不知道,但一較真,就有點不是滋味了。

在轉基因領域,有句話叫“一個基因可以發展一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