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7章 終章:嘉穀在守護

尤其接觸過嘉穀體系的一些年輕人,時常有種微妙的認識——越是離土地越近的人,離醫院就越遠。

正常人不會想著有人在開掛,而是思考起如何安放自己與土地的距離。

現代人,尤其是整天生活在水泥盒子裡的現代年輕人,離焦慮太近,離土地太遠,或者說,離自然太遠了。

很難量化人與自然的聯絡,但在嘉穀,大部分人都會有意識地接近土地,哪怕只是去田地踩踩泥土。

當嘉穀證明了,從事農業也可以有不錯的回報,很多精神緊繃的年輕人選擇了“逆城市化”,投身到農業現代化大潮中。

嘉穀很鼓勵和認可這些年輕人,除了直接的支援外,不太明顯卻至關重要的另一個動作是,持續不斷的加大產業鏈的配套建設——這是現代農業轉型必需卻又是個體農戶難以承擔的工程。

一切的成果,都在2020年初體現得淋漓盡致。

,嘉穀體系的供應鏈全力運轉,糧食、蔬菜、肉蛋奶甚至包括水果,有條不紊地順著冷鏈和路網送入千家萬戶,有力協助國家保證了民眾基本生存物資的供應。

這只是起點。

“碳中和”的遠景目標一出,嘉穀就成了國內最奪目的企業,甚至沒有之一。

看看這家明星企業的明星專案:

——超級麻瘋樹和超級文冠果能源林已經鋪滿晉陝兩省,最早一批已經進入盛果期,生物質收穫量比原先預料還要高30%以上。與在國內發展起來的很多產業一樣,當規模上來了,成本、技術往往會不斷突破,能源林專案年產千萬噸生物柴油的目標輕輕鬆鬆就達到了。兩省僅憑這一專案就轉型為新能源大省。

除此之外,嘉穀併合作夥伴還研究出了自主創新的“林油一體化”生產工藝及多聯產路線,在不享受財政補貼政策的前提下依然能實現盈利,這個訊息一度讓石油公司股價都小幅下跌。

——另一個隨著規模上來而大放光彩的是農業廢棄物生物質產業。隨著嘉穀系在投資運營、技術研發、裝置製造、沼渣與沼液有機肥推廣應用方面培育出了一批骨幹企業,商業模式不斷完善最佳化,生物天然氣的成本已經比進口天然氣略低,哪怕在國內用氣量不斷攀升的情況下,生物天然氣依然差不多佔到用氣量的15%。

以沼渣、沼液為原料生產的有機肥、育秧基質、液態有機肥,也因成本降低到一般農戶亦能承受的水平而被大力推廣,這使得全國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連續7年負增長,土壤有機質含量則逐年提高……這都是在糧食產量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實現的。

——更別提知名度相當高的嘉穀沙漠綠洲。

兩漠水庫建成通水後,來自貝加爾湖的淡水透過地下暗河湧出,滋潤著嘉穀沙漠綠洲,然後滾滾輸入黃河。

經過數年的發展,憑藉著相對平坦的地形和獨有的光熱資源優勢,阿拉鄯盟沙漠區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商品草種植中心之一。沙漠變草場,變綠洲的奇蹟,在衛星拍照下一目瞭然。

當然,這不妨礙外媒的陰間濾鏡。“破壞生態,無法持久”之類的說法已經說爛了,最有趣的是,一家主流外媒將嘉穀建設沙漠綠洲與某西北“風力發電廠”建設強行聯絡起來,指責嘉穀藉著沙漠變綠洲來掩護“某些破壞世界和平的武器的建設”。

齊政看了都直呼真敢扯:我不是,我沒有,我這真的是正經的風力發電廠……

好吧,扯遠了。

總之,在“碳中和”的時代,嘉穀手上的籌碼簡直多到離譜,用一位網友的話說:嘉穀系已經成為我們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之一。

齊政:……

當時間推移到2021年,名滿天下的嘉穀已經二十歲了。

在這個發生了變化的時代,在這個風向詭譎的輿論場,幾乎所有的巨頭都是譭譽參半,幾經瘦身後依然是巨頭一枚的嘉穀,又雙叒叕成為了一個奇葩——謗它的話,不能說沒有,但真的是少得可憐。

一個“祝嘉穀二十歲生日快樂”的熱搜也許說明了原因:“在這個全球變暖、極端天氣頻發的時代,我一想到有嘉穀在守護、在保障我吃的食物,沒別的,我就是感覺安心。”

……

(全文完!)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