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北門緊鄰著黑龍江邊的碼頭區,碼頭需下游五百米外是一座正在籌備的船廠,這裡原本是永樂時期的驃騎將軍劉清所見的船廠舊址,雖然已經破壞,但整體格局還在。這裡盛產松木,是造船的好材料,因此登萊船廠打算在這裡是一個分廠,總工程師朱河帶領著船廠的技術人員正在那邊勘測選址。
特林城裡的街道全部都是水泥路,成十字形有兩條主幹道,指揮使衙門就在城市南面一個位置較高的坡上,這是一座五層樓,十五丈高大理石建築,站在都司衙門的樓頂上,視野非常開闊,可以直接看見北城牆外的黑龍江江面,城外的情形一覽無餘。
特林城裡分配給移民居住的宿舍,是兩千六百多套木刻楞房屋,全部都是松木的結構,最奇葩的是每套房屋根本就是一模一樣,連院子的格局都沒有區別,這是典型的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的產物。
齊王朱厚煒為了圖省事,當然也是為了加快特林城的建設速度,他組織登茉的造船廠下屬木材加工廠的匠師們群策群力,專門為北方移民設計了幾款傳統木工卯榫結構木質板房。
設計完成後,匠師們將房屋不同的部位設計成一個個標準件,進行流水線加工。大大提高了效率。安裝的時候,在工匠的指導下,就是一個農民都能夠組裝起來,連釘子都用不了多少,這次齊王府為奴爾幹都司訂購了1萬套這樣的房屋。直接用運輸船把材料拉過來打個地基直接安裝,一天下來二三十人就可以建起幾十套板房。
別看這事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房屋,但在朱厚煒的指導下,融入了很多現代的元素。可以說居住的舒適程度絕對不是這個時代北方的房屋可以比擬的。另外,每套板房都配有鐵質的柴火爐,廚房的餐具。再加上登萊特有的玻璃窗戶,漂亮的木地板和傢俱。即使在這裡最冷的寒冬,房間裡都可以只穿一件單衣,根本不用擔心受凍。
這次來的一萬多移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齊王府從大明沿海各地招募了大批的貧苦疍民,並承諾給這些大明最底層的老百姓分配住房和提供謀生的手段,吸引了很多疍民積極報名。
這些疍民經過海軍教官的訓練後,全部進入奴爾幹漁業公司從當員工,同時也是海軍預備役。公司無償提供捕魚船、捕鯨船讓他們承包,出海作業,所有的產出由公司負責收購。
齊王府的官員對這些疍民非常照顧,並不像大明其他地方那樣歧視他們,安置工作做的非常到位。疍民家眷被招募到新成立的食品加工廠以及罐頭廠工作。而且每戶又分到漂亮的住房,這疍民對齊王朱厚煒感恩戴德,把這位年輕的王爺當做再生父母。
疍民們搬進新家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供奉齊王的長生牌位,時間長了以後,這些人心目中把朱厚煒當做了馬祖之子,從此,供奉馬祖之子,成為了疍民獨特的一種民俗。
這種贏得民心效果是朱厚煒從來沒想到過的。當時他考慮的是,這邊不太適合種糧食,加上氣候苦寒,願意來的人不會很多。他考慮再三,就把主意打到了這些疍民的身上。地方政府也很配合,因為疍民很抱團,常常是沿海沿江城市不安定的因素。那些地方官巴不得把這些人送走。
在奴爾幹,地廣人稀。漁業就成了奴爾幹都司的支柱產業,疍民就是最好的移民物件。再加上與當地土著發展貿易,繁榮當地經濟。朱厚煒打算利用糧食、鹽巴等生活必需品的貿易,慢慢的把當地土著完全融合到大明體系中來。
當然,對付這些土著部落必須要有兩手準備。打交道時態度要好,手段也要硬。必要的武力手段還是很必要的,對於那些不服管教的刺頭,大明龍騎軍和黑龍江內河艦隊的鐵拳,會給這些不服王化的部落深刻的教訓。
其實如今的奴爾幹都司情況非常複雜,由於土木堡戰役的失敗,再加上這邊訊息閉塞,大明軍隊重新崛起,這裡的很多部落還不知道,齊王麾下官軍的到來並沒贏得他們的尊重。大部分部落與朝廷已經開始離心離德,海西甚至有不少自立為王的部落。
說實話,那位明英宗才是個真正的敗家子,實在太不爭氣了。據史料記載,土木堡失利後,正統十四年,脫脫不花汗隨也先南下,負責大遼東線海西野人女直之有名者,率死於也先之亂,朝廷所賜璽書,盡為也先所取。”
來之前,朱厚煒專門查過有關資料,譬如明提督遼東軍務左都御史王翱向朝鮮通事通報情報說:“脫脫兵三萬,於臘月二十三、四日間到海西,執不剌吹殺之。其部落降者不殺,不順者皆殺之。指揮刺塔以下一、二百逃奔黑龍江松林等處。建州衛李滿住聞脫脫王殺掠海西人,奔竄山林。脫脫不窮追,還於海西。今海西、建州等處一空,未聞向朝鮮也。”
錦衣衛百戶高能親身經歷的情報:“脫脫領人馬,自松花江起,直抵腦溫江,將兀者等衛一帶頭目寨子,都傳箭與他,著他投順。中間投順了的,著車輛裝去,不肯投順的殺了。亦有走了的,寨子俱放火燒訖。
還有考郎衛都指揮加哈,成討溫衛指揮婁得的女兒,都與了脫脫兒子做媳婦。脫脫到白馬兒大泊子去處,將都督剌塔、伯勒哥、指揮三角兀及野人頭目約有三、四百人,盡數都殺了。脫脫身上得了浮腫病症,又害腳氣,乘馬不得,只坐車回還。留下五千人馬,在木裡火落等處餵馬,要去收捕建州等衛都督李滿住、董山等。”
“收了野人女真等處大小人口約有四、五萬,內精壯約有二萬”。洪武永樂宣德三朝對海西的經略付諸一炬,三朝舊人皆戰死,遼海藩籬盡消撤。海西財產的損失事後可以彌補,但海西舊人戰死,投順脫脫不花而活下來的海西眾人,從此對明初二帝北伐建立起的“天朝上國”無敵的政治形象的破滅。除非重現明初的武功,否則是怎麼都無法挽回的政治損失。
連皇親國戚的建州三衛都跑了,他們海西諸衛也不能抗衡,從土木堡之後,海西女真對明朝表現出明顯的輕視、怠慢的姿態。針對這種的情況,參謀部經過認真分析,最後由朱厚煒拍板,採取先打後撫的政策,來一次雷霆掃穴。先把這些女真部落打服了,然後再招撫給好處,拉攏和分化他們,將這些大大小小的漁獵部落重新納入大明帝國的體制之下來。
從正德元年七月抵達特林城後,朱厚煒親自率領率領三千名奴爾幹都司官兵及隨行人員,進入個漁獵部落的領地,先對各族首領表示親切的慰撫,向他們宣講朝廷對奴兒干地方的招撫政策,對那些順從者賞賜衣服、布匹和糧食。
對那些不服王化的部落,大明軍隊也沒有客氣。跨時一年的剿撫期間,龍騎兵和海軍陸戰隊與當地土著部隊發生了一百多次規模不同的戰鬥,大明軍隊以非常小的代價,憑藉著犀利的火槍火炮,俘虜和消滅三十多個敢於頑抗的部落,有力的震懾了各個頭人,重新樹立起大明的威信。
從正德元年到正德二年整整一年,朱厚煒一直待在特林城坐鎮指揮。他麾下部隊四面出擊,一點一點重新梳理整個奴爾乾地區,重新恢復大名在這裡的統治秩序。
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正德二年七月,奴兒干地方乞裡迷、囊加爾等處野人女真頭目一百七十八人一道在特林碼頭乘船出海,從天津登岸,去京城覲見皇帝,向朝廷進獻貢品。
朱厚煒重新收服女真部落,穩定了整個北方。這讓朱厚照龍顏大悅,這也是他繼位以來的第一個拿得出手的政績。
九月初八,皇帝親自祭天,舉行儀式,並頒旨:“賜女真各部男婦以衣服、器用,給以穀米,宴以酒食”。宣佈“敕諭”,“授以官爵印信,賜以衣服,賞以布鈔,大齎而還。依上興立衛所,收集舊部人民,使之自相統屬。”
截止到正德二年年底,朱厚煒轄下的奴爾幹都司下轄的衛所,迅速增加到一百八十四衛和二十個千戶所。此後,完成了招撫女真各族的任務奴爾幹都司衙門,在指揮同知常寬和指揮僉事吳季的領導下,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和向內陸開拓上來。齊王朱厚煒並沒有安於現狀,他銳意進取,積極向北擴張。為了鞏固東北領地,他改變祖訓禁絕之旨,偷偷的以特林城為基地,重開東北亞絲綢之路。
到正德三年,特林所在的奴爾幹都司管轄地域和人口,包括黑龍江、精奇哩江(後世俄羅斯結雅河)、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及庫頁島等地土著居民。齊王朱厚煒透過在這些地方建立商站重開互市,從而使沉寂了近百年的東北亞絲綢之路再度復甦、輝煌。
……
時間回到正德元年九月,一直由五艘起點級戰艦改裝的武裝商船悄悄的來到了日本國島根県大森地區。經大明海商介紹,出雲國田儀村銅山主人三島清右衛門接待了這位自稱大明齊王家臣盧義的傢伙,經過討價還價,盧義用外銷版的火繩槍和絲綢棉布向他購買石見銀山五十年的開採權。
這批做工精良的火繩槍讓清右衛門尤其動心,沒費多少口舌,雙方就達成了協議。有讀者問:這怎麼可能?五十年的開採權,就換回來這些東西。這清右衛門是不是有點傻呀?其實這和當時的日本剛剛進入戰國時代有莫大的關係。首先,石見銀山現在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每年的產量很低。
其次,剛剛進入戰國時代的日本天天都在打仗,今天你還是個大名,明天你就可能是階下囚。各個領主有很強的危機感。對於一個領主來說,沒有強大的武裝,就無法守護自己的領地。即使擁有銀山,又能如何?只會便宜了其他強大的領主。
時間進入十五世紀中期,即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四職之一、身兼三國守護的赤松滿佑因在京都自宅刺殺幕府將軍足利義教而遭到亦為四職家之一、身兼五國守護的山名宗全率領之部隊討伐並平定。戰後幕府以山名氏平亂有功將赤松氏所屬之三國守護授與山名氏。勢力成長到八國守護的山名氏一躍成為西國的一大勢力。此時三管領之一,身兼八國守護和和泉半國統治權的細川氏面對山名氏的崛起,決定採取聯合山名對抗同為三管領的田山氏的政策。
但隨著田山氏的衰退,兩家之間的衝突也浮現出來,尤其在三管領之中的斯波氏和田山氏兩家陸續發生繼承問題後,雙方對立更加嚴重。一直到將軍足利義政長子足利義尚誕生引發繼承風波後,在應仁元年(1467年)1月17日,應仁之亂爆發,各守護分別選邊支援,形成東軍細川聯軍與西軍山名聯軍的大混戰。
戰事一開始,由於東軍爭取到天皇與幕府將軍支援,且聚集了相對優勢的兵力,因此開戰頭幾個月可說是佔盡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