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到了同年七月,日本的”中國”地方四國守護大內政弘率領萬餘援助西軍後,整個戰況頓時改觀。加上西軍決定擁立將軍足利義政之弟足利義視與京都當局相抗衡,讓整個戰局陷入膠著,日後更擴大為全日本的大混戰。隨著兩軍領袖相繼去世和幕府將軍繼承糾紛解決後,兩方決定和解,應仁之亂正式宣告結束。雖說應仁之亂後幕府的影響力大幅喪失,可是歷任幕府將軍仍試圖改變整個局面。
不但多次討伐鄰近的細川氏、六角氏等大名,還屢屢頒佈爭討令令諸國大名對抗各地方對京都當局具影響力的國主。畢竟這已經不是將軍強勢的時代了:將軍的詔令除了作為大名奪權的工具外,幾乎無人願意服從。
到了1493年,將軍足利義材親自討伐細川氏,反而遭到細川氏策動京都當局罷免其將軍職位。此事史稱明應之變。自此以後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喪失,剩下的也只是大名上洛(進入京都)後操控政局的傀儡罷了。除了伊勢長氏崛起於關東地方,成為新時代大名的代表外,日本各地也開始出現以下克上,甚至成為一方之雄的新強權。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石見銀山所在的出雲國,也是出現了”下克上”這種情況,這也是日本人的傳統。1510年,即大明正德元年,出雲守護代尼子氏篡奪守護京極氏實權,其大名尼子經久更取代京極氏,成為出雲守護。
出雲國很多小領主並不服氣,只是懾於尼子經久的武力敢怒不敢言罷了。一直在默默關注日本的朱厚煒,正是瞅準了這個時機,乘虛而入,火繩槍在這個時期還沒有傳入日本,見識到這種火銃的威力以後,急於加強自己武力的小領主清右衛門怎麼可能抵擋住這種誘惑。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盧義條件,與大明的齊王結為同盟。
盧義代表齊王與石見銀山的主人清右衛門簽訂合作協議,此時石見銀山還沒有大規模開採,產量並不高。而且日本的冶煉技術非常落後,每年的產量很低。正因為如此,清右衛門以五百支火繩槍,以及每年收取一定量的絲綢、毛呢作為條件,把石見銀山五十年的開採權售予盧義。
交易達成後,清右衛門一直感覺自己佔了很大的便宜。有了這批武器,有了大明齊王的支援,他很有可能成為出雲國的守護,一座小小銀山五十年的開採權,就換回來這麼大的好處。怎麼看,他怎麼都覺得很值。
盧義簽訂合同後,立刻在當地用糧食和布匹招募農民採礦,給的條件非常優厚,頓時吸引了大批的農民前來礦上勞作。銀礦石採出來後,盧義並不準備在當地冶煉,而是直接把礦石送到是在特林的治煉廠提煉白銀。基本上是每週就要運走五六百噸礦石。
雙方的合作很愉快。隨著規模越來越大,礦工越來越多,礦石產量提高到每個月三萬噸的礦石產量。為此,朱厚煒專門組織了二十艘武裝運輸艦,由盧義擔任艦隊司令,負責銀礦石的運輸工作。
在盧義幫助下,清右衛門的軍隊組建了一支火銃隊,在戰場上大放異彩。第三年,也就是1512年,清右衛門一舉擊敗尼子經久,奪取了出雲國守護的位置,清右衛門如願以償的成了一位地方大名。
為了避免成為眾矢之的,精明的清右衛門開始從盧義手中倒賣火繩槍給各地大名,賺取中間差價的同時,又發展自己的人脈。他成功結交了許多有實力的盟友,也得到了各大名的認同,一躍成為有實力的地方軍閥。
在朱厚煒的指導下,漕丁出生的盧義幹得心應手。他不僅獲得了銀礦的開採權,為齊王府帶來巨大的利潤,同時又搖身一變又成了這個時代的軍火商。隨著他的名氣越來越大,盧義在日本受到各地大名的熱烈歡迎,成為他們座上賓的同時,還間接掌控了日本政局,成了各方巴結的物件。
……
齊王朱厚煒事業順風順水,用日進斗金來形容也不為過。他的封地呈跨越式發展,治下的老百姓也變得越來越富裕,人口也呈爆炸式增長。
與此同時,皇帝朱厚照的日子就有些難過了,作為一言九鼎的皇帝,他和文官集團的矛盾越來越白熱化,代表皇權的內廷和外朝權力之爭,已經進入了讀秒階段。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首先發難的卻是文官集團。正德元年十一月,保定巡撫王景上書請革皇莊;戶科都給事中鄒軒等上疏請革貴戚莊田。自此拉開了內廷與外朝權力之爭的帷幕。
奏摺送上去後,皇帝下旨廷議。此事由戶部主管,互不應先提出意見。尚書韓文請侍郎顧佐來議事。韓、顧二人經歷相彷彿,都是由京官而外放,在外做到巡撫,再掉戶部任貳卿。因而易於溝通。
韓文是成化二年的進士,顧佐是成華五年的進士,相差一顆。科第在前者為正,在後者為佐,相處的極其自然。
“良弼兄,”韓文親切的叫著顧佐的字,“你我多次議過畿內莊田,看來該議出個眉目來了。”
“但願如老學長所言。”顧佐說。
“怎麼,你不以為然?”
“哎,”積重難返”四字於此事尤為貼切。”
“即便事已積重,只要皇上有意處理,你我肯於力爭,當有可為。”
韓文人品恬靜穩重,十餘年前,韓夫人病死,子侄數人輪番進言,或請續娶,或請納妾。韓文一概不允,由五十歲勸到六十歲。韓文說:“我年已至此,復為何哉?”
平時他獨處一室,婢女亦不得入。隨意出入者,只有孫兒。爺爺叫孫兒讀書做對,孫兒天寒時替爺爺溫足,在這喧鬧的都市構成一副難得一見的田園景象。
與之相反。而議論起國事來,韓文卻是慷慨激昂,無所顧忌,豪氣不亞於少年。
念及此,顧佐起身深作一揖,言道:“良弼願隨老學長力爭。”
“好,好。”有了顧佐的支援,韓文很是高興,“你、我且一件件來議,你看,對王都憲的奏疏,當如何處置?”
“王都憲以革皇莊直言,著實難得,”顧佐嘆了一口氣,繼續說,“其實,順天保定兩處巡撫,說到這些皇莊,都是成年舊事,沒有人不感棘手的。當年先帝在時,貴同鄉就跟我說過,也是很頭疼啊!”
“哦,良弼,你說的可是漕運張總督?”韓文側頭問。
“正是。”顧佐點頭。
(未完待續)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