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兄
見字如面,長安一別已有數月,臨行之前未能拜見甚是遺憾……
 一陣客套話
鴻初歸來時僥倖擒了頡利,搶了蘇兄的功勞,甚是不安,每每想起愧疚不已!
今日得良才美玉一塊,鴻自認刀鋒不夠,無法雕琢,鴻深知蘇兄有大才,特寫薦信與蘇兄,望蘇兄收入門牆,不吝賜教,為大唐在添一員良帥。
蘇烈看完了信以後,抬頭看了看薛仁貴:“程家大郎來時候跟你說了些什麼?”
薛仁貴立刻起身拱手:“回蘇將軍的話,侯爺來時候告訴在下,明年春天一定要回去,若是不回去怕趕不上揚名之時!”
“嘶!”蘇烈吸了一口涼氣。
這程鴻到底什麼意思?要說兵法,他徵吐蕃勢如破竹,打山僚入滾湯潑雪,怎麼還把這人送到我這裡學兵法?
這蘇烈可知道自己的本事,若是讓自己去吐蕃,他可搞不到程鴻這種程度!
再說了,一本《三國演義》,裡面計策層出不窮,鬥智鬥勇精彩異常,這外行看的是熱鬧,蘇烈等人看這完全就是一本兵書啊!
他怎麼可能把一塊美玉送到我這裡?
而且還告訴他來年開春必須回去,要不然趕不上揚名的機會,這縱觀周邊,也就高句麗有一戰之力,程鴻這是明顯告訴蘇烈等人,明年一定會打高句麗啊!
這要是還不知道提前準備那就是豬頭了!
可是這於情於理,程鴻這又是送情報又是要人情的栽培這薛禮啊!
於是蘇烈又問到:“你和程家大郎是什麼關係?”
薛禮回答:“並無關係,禮能日食鬥米,家中貧寒,幸得妻家族伯介紹去江南東道修水渠混口飯吃,承蒙侯爺看中。
本來禮欲拜侯爺為師,侯爺卻說自己兵法不適合禮,侯爺說~禮之人適合堂堂正正廝殺,而不是劍走偏鋒,於是寫薦信於蘇將軍……”
蘇烈明白了,這是程鴻看見薛禮起了愛財之心,而自己又不適合教導,所以寫信給自己。
蘇烈雖說嘴上不說,但是心裡還是很得意的,縱觀大唐這些新秀,程鴻一時風頭無二,無論兵法民策,還是貨易天下,亦或者是工匠之事,都屬於頂尖那一類。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發現一個帥才苗子自認自己無法教導,特意寫信讓自己教導,這不是程鴻自認兵法不如自己嗎?
於是蘇烈倒是起了收徒的心思,只不過這薛禮到底如何,還需要考驗一下,於是問了些兵法戰策,薛禮對答如流。
又問了些古代一些戰役,薛禮不但記得清清楚楚,甚至還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若是此處如何如何,後果便會如何如何!
雖說是站在上帝視角看問題,但是這有別的想法,這就算不容易了,帥才,最忌諱的就是僵化思維,因為一個領兵之人,一旦被人抓住規律,便是兵敗之時。
雖說《孫子兵法》雲: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但是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蘇烈和薛禮一問一答,愈發投機,蘇烈這時候也起了愛才之心,可是自己才拜李靖為師幾年的時間,若是這時候收徒,確是有些不妥!
這收與不收,還得看自己師傅李靖點不點頭,於是蘇烈便把事情和薛禮說了,告訴薛禮,明日一一早,隨自己去李靖府上,至於收與不收還要看李靖點不點頭!
本來蘇烈想留薛禮吃飯的,可是薛禮自家人知自家事,若是真在蘇烈這裡吃一頓,難免不出醜,所以便拱手推辭了。
說自家院子離府上不遠,幾步便到,家中內人正在等候,就不多留了,起身拱手告辭!
回來以後,果然柳氏正在門口看著:“夫君,今日去蘇將軍府上商談如何?”
薛禮搖了搖頭:“倒是沒說什麼,只是薛將軍明日讓我隨他去衛國公府上問問。”
“那便好,那便好,這沒否決就成了一半了,夫君若是成了,可要好好學,將來也好報答程侯爺。
侯爺與夫君萍水相逢,卻如此不遺餘力的幫助夫君,真乃樂善之人!”
“自是,自是。本來我想要拜侯爺為師的,可是侯爺說自家兵法不適合我,寫信薦到蘇將軍門下,哎!若是在侯爺門下就好了……”
“夫君可不能說這話了,侯爺既然如此安排,肯定便是有他自己的深意,夫君還是不要妄自猜測的好!”
“是!是!咱們還是先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