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十八,盛夏的正午,晴空一碧,萬里無雲,陽光無射下來,遠山近樹都在炎陽威力的烤炙下變得清晰和靜穆,繞山而過的溪水波光粼粼,奔流不息,卻還是帶不走一絲暑氣。『快』
曹娥亭倚山臨江,獨佔一片蔭涼,此處地處東山山麓,地勢比對岸高峻,可以望得很遠,陽光朗照,對岸曹娥祠的鬥角飛簷歷歷在目。
陳操之聽謝道說王凝之、王徽之兄弟俱不如他,那語氣就好比當日祝英亭說“詠絮謝道”遠勝“花痴6葳蕤”一樣,都是明顯帶著一些偏袒的,陳操之自謙道:“王氏兄弟聲名籍籍,我如何能比。”
謝道這樣當面誇讚陳操之,話說出口之後自己也意識到情感過於表露,微覺赧然,但見陳操之自謙,卻又為陳操之辯道:“有何不如,無非是門第不如而已。”
陳操之微笑道:“若世人都如英臺兄這般惜才就好了。”
謝道聽陳操之口氣略顯滄桑,便側頭看著這個十六歲的美少年,記得二月間獅子山下初見,陳操之身高與她相仿,現在已經略高於她了,雖然她樣樣爭勝好強,只是這個子是比不過陳操之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怎麼努力都沒有用的,誰讓她是女兒身呢?
謝道精緻的嘴唇勾起一抹笑意,又想,這個陳操之真不象是十六歲的少年人,高挺的鼻樑給人清峻深沉之感,薄薄的嘴唇抿著,雖然頜下無須,卻也極具成熟男子的魅力,眼睛看過來,那眼神深邃、清澈、洞明,又似親近、又似疏遠,還有似有若無的感傷,真是非常奇怪的感覺啊
待看到陳操之扭過頭去,而且俊美的臉龐血色凝聚,白裡透紅,謝道才醒悟自己有些失態,哪有這樣忘我注視一個男子的!
謝道為掩飾窘態,轉頭四望,想起一事,便朝立在亭下樹蔭歇涼地那個健僕一招手,那健僕快步走上來,謝道輕聲囑咐兩句,那健僕應喏一聲,轉身朝謝氏別墅大步而去。
曹娥亭方磚鋪就的地面上擺放著三隻蒲團,謝道跪坐在一隻蒲團上,問:“子重剛才見過我叔父了是嗎?”
謝道跪坐著而他站著。陳操之不習慣。就去謝道對面蒲團端端正正地跪坐下。應道:“是。因為急著趕回錢唐。不免有些失禮了。”
謝道道:“吳人說北人不論賢愚、只重門第。我叔父則異於是。叔父見你地行草書貼。讚歎久之。看了你寫地《一卷冰雪文》。時時捻鬚微笑。說道‘這個陳操之。真妙人也’。又聽我和阿遏。就是英亭了說起你地豎笛曲。叔父更是企盼聆聽。你這回入門一揖而去。可把我叔父曲癮勾上來了。叔父最喜音律。居東山十餘載。笙歌不絕。前日已派人去縣請戴安道來”
陳操之問了一句:“戴安道?”
謝道道:“江東有兩個安道。一個張墨張安道、一個戴逵戴安道。都是書畫大家。戴安道是後起之秀。他日名聲必在衛協、張墨之上。又且精通音律。善鼓琴。我地七絃琴就曾蒙戴安道先生指教”
陳操之試探著問:“戴安道。是否就是王子猷雪夜訪戴地那個戴安道?”
謝道展顏倩笑,雙頰梨渦乍現,說道:“原來子重也知王徽之雪夜訪戴之事!”
陳操之心道:“原來這事已經生了。”說道:“略有耳聞,不知其詳。”
謝道說道:“這是前年冬月的事,王徽之在山陰王氏莊園,每日習字彈琴,喝得酩酊大醉,有一次醒來時現夜裡下了大雪,推窗一望,銀妝皎然,就一面喝酒一面誦左思《招隱》詩二,油然想起隱居溪的戴安道,等不得天明,即命舟前往,第二天來到戴氏草廬前,卻不去見戴安道,自顧返回了,人問其故?答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陳操之微笑道:“英臺兄上次六百里聞笛,雅人深致更勝王子猷,只可惜多了我那一曲,若至吳郡不見陳操之而返,那就善哉了。”
謝道忍不住笑得梨渦頻現,說道:“我非王徽之,六百里趕來了,總要聽到你的豎笛曲才甘心,子重那日正欲起程回鄉是吧,就是追到錢唐我也要聽了曲子才罷休。”
以前在吳郡同學,謝道很少笑,想必是為了掩飾這兩個嫵媚的梨渦吧,現在無拘無束地笑著,梨渦忽隱忽現,好似水面蕩起地漣漪,笑容真是很美,陳操之垂下目光,看著謝道的膝蓋,說道:“王子猷誠曠達之人,所思之戴未必就是所見之戴,相見不歡,轉增煩惱,是以造門而不入。”
謝道道:“這固是一種說法,但從中亦可看出王徽之乃有始無終之人,不可託以大事。”
其實這有始無終的話是謝安說的,這次王凝之、王徽之兄弟造訪東山謝氏別墅,就是來向謝道求婚的,王羲之兒子多,王凝之、王徽之正當年,又都仰慕謝道才貌,王羲之就讓他二人一齊來東山讓謝安、謝道任選其一,落選地那位就娶謝安或者謝萬的女兒,但謝道遲遲未表態,謝安一向寬容,也不逼她,但卻以雪夜訪戴之事說王徽之有始無終,看來謝安是想讓侄女嫁給王凝之的
陳操之抬眼望著謝道,說道:“若英臺兄奔波數百里,卻是見了一個俗人、聽了一支俗曲,那豈不是失望。”
謝道凝視陳操之的眼睛,說道:“可是我沒有失望,是驚喜啊。”
溪兩岸,炎陽普照,獨有這六角飛簷的曹娥亭清靜又清涼,就好比一口幽深的井,井中人對坐,不是坐井觀天,而是心有靈犀
陳操之立時警覺,這井太深,他要陷下去了,扶膝而起,說道:“英臺兄,我要趕路了,再晚不能在錢唐之前趕上度公和英亭兄了。”
謝道端坐不動,說道:“我不會耽誤你的事,請再坐一會。”
陳操之就又在蒲團上跪坐著,這回只看謝道雙膝,還有擱在膝蓋上地纖長瑩白的手指。
謝道道:“子重,上次在小鏡湖畔,就是那個月夜,我曾問你之志向,你說‘我之志,不可說,小,只在眼前,大,則在天下’”
陳操之心道:“你還真記得牢啊,一字不差。”點頭道:“是。”
謝道道:“子重不
做一個皓窮經的寒門儒師,你的大志向我且不問,前,有何打算?或許我可以幫你參謀一下。”
謝道目光真誠,這是個堅定地而且有主見的女子,應是知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