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保齡球總統決定在缸中安家!
首席科學家告訴他在缸中安家的費用很低,不到八萬信用點就能夠做到。
現有的技術已經有一部分人為此買單了,所以他不需要額外的花費研究費用,他實際上支付的那部分只有手術費用,和後續的維護費用以及器材費用。
而且他能保留一個完整的頭部,這就意味著將來如果條件允許,他還可以重新移植到一個全新的身體裡!
這個選擇唯一讓他不愉快的,就是短時間裡他必須在缸中安家,僅此而已!
這或許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選擇。
手術過程對很多核心成員都是開放的,畢竟他們將來有可能也會面臨這一刻,所以大多數核心成員都接受了手術旁觀的邀請。
為了不影響手術過程,他們會在另外一個房間裡透過雙面玻璃全程觀看。
林奇也接受了邀請。
保齡球總統透過懸掛裝置被推進手術室後,就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他赤身果體,身上沒有絲毫的遮擋。
從他的面部開始到後背,有一條明顯像是在紅腫腐爛的“界限”,這就是兩具身體的“分界線”。
手術的過程很簡單,首席科學家用手術刀直接切開了面板,找到連線的地方,小心的切開所有的器官組織,包括神經。
在這個過程中首席科學家在斷離組織的同時,就為頭部接入了迴圈供血系統。
隨後一個血淋淋的,還殘留著半截脊椎的腦袋,和身體完全的分離。
大量的鮮血從身體裡湧出來,隨後它就被推走了,雖然這具身體已經沒有什麼用處了,但它的器官還是有一些價值的。
接下來就是處理保齡球總統腦袋的過程,這部分由科技組的醫學專家來負責。
他的腦袋上的頭髮,頭皮,脂肪,被完全的剝離,只留下面部少量的肌肉,但據說最終這些肌肉也會被完全的剝離。
“脂肪在培養液中長期浸泡會變得非常不穩定,有可能會影響到大腦,所以它必須被剝離。”
“我和醫生們談過,頸椎以下都會被切除,放任那些神經壞死影響到大腦,不如提前把它們都剝離。”
“所以最後留給他的應該只剩下一個大腦,一顆眼睛,以及少量的肌肉組織。”
首席科學家換了一套衣服,也來到了旁觀手術的地方,順便解釋了一下。
整個手術持續了大約一個多小時,一個完整的頭顱被多次清洗之後,塞進了缸體中。
它的頸部連線著幾根血管,這些血管又連線缸體外的血液迴圈系統。
鮮血會在這臺大機器中被重新灌入氧氣和養分,用來維持大腦的生機。
手術到這裡只算完成了一半,還有一半要等保齡球總統“甦醒”過來之後才能繼續做,是透過神經元訊號接收器採集他的大腦指令。
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需要持續很長時間,等完成了這個步驟之後,手術才算完全結束。
到了那個時候,他就不能用“他”來形容了,得用“它”。
畢竟在國際通用語中,沒有專門形容“活著的頭顱”這樣的詞彙。
但人們在形容一個人的腦袋時,往往會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