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無法搜尋到本站,請各位書友牢記本站域名(書海閣全拼找到回家的路!
“取世間最為善良之平民章烙之血,得其善良之秉性;取世間最為惡毒之奸佞秦檜之血,得其惡毒之秉性;取世間最為純真的越女之血,得其純真之秉性;取世間最為邪魅的女人遼國蕭太后之血,得其邪魅之秉性;取世間最為偽善的邪佛之血,得其偽善之秉性;取世間最為俠義的南俠展昭之血,得其俠義之秉性;取世間最為卑賤的貧民之血,得其卑賤之秉性;取世間最為高貴君主天可汗成吉思汗之血,得其高貴之秉性。
“如此,此刀一出世便身具其上九大秉性。而且歐陽冶曾對天可汗成吉思汗言,此刀飲血越盛,威力越大,其無止境也。”
偽任盈盈忍不住道:“你所說的人,涉及宋元!兩個時朝,歐陽冶能有那麼大的命嗎?”
忠順王冷冷道:
“古有追求長生之術,只是世人難尋而已。歐陽冶結交天下,遇見的世外高人恐怕超出你我之想像,他從其手獲得延年益壽的仙方妙術並非不無可能…活到宋末元初,並非驚世駭俗之事。”
蕭小墨道:“你把此刀吹得這麼神奇,總能說得出你們忠順王府是怎麼獲得它的吧?”
忠順王道:“這要從昊日金刀的第一個主人說起。嘿嘿!昊日金刀的第一任主人便是天可汗成吉思汗。天可汗得到昊日金刀之後,也只能驅使它高貴之秉性傷敵,但世間高貴的君主實屬鳳毛麟角,養之實在不易,於是天可汗便將此刀贈予俠義蓋世的射鵰大俠郭靖,並封其為金刀駙馬…惜郭靖心始終向漢,終將昊日金刀歸還天可汗,不過幸虧郭靖品性誠實,未貪下此刀…否則憑他多年積蓄的俠道修為,如果此刀在手,威力無匹,他們據城而守,要破南宋恐怕是千難萬難…後來此刀展轉於天可汗的黃金家族間傳承,朱元璋建立大明後,此刀便由我們忠順王府所保管。”
啥?這柄昊日金刀居然有這等不同尋常的來歷。
蕭小墨震驚之餘,說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們忠順王府率先歸順太祖皇帝,恐怕也是為了保住這把昊日金刀吧?”
忠順王冷冷道:“不錯!我乃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裔,焉能伏身示朱氏逆賊?我們與東蒙一直都互通訊息。我忠順王府明背叛國之名,實際上每代都是東蒙古的內應。”
蕭小墨恍然大悟,道:“難怪土魯番汗國屢次進犯隸屬於哈密衛的火州,原來是為了斷絕你們這個東蒙古韃靼的內應。嘿嘿!你們元人窩裡反,氣數之使然也!”
忠順王冷冷道:“就是不聯合西蒙,我東蒙也可以吞併大明,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就拿你這個異姓王爺來說吧,不也是即將死於本王這把昊日金刀之下?似乎是你們漢人的氣數盡也!”
“是嗎?”
蕭小墨說著這句話,人已經站立於堂,奪過忠順王高捧定的昊日金刀,並將刀架在忠順王的脖子上,隨時都可以取他性命。
昊日金刀一入蕭小墨之手,廳堂上的熾熱之氣立即蕩然無存,換之是一派清涼,就像久渴久熱之人突然喝下一杯清涼山泉水那般舒爽!
廳堂上的人大感快意。
不過,廳堂大變。
裝扮成餘爾扎古的陸顛丟擲十葉飛刀,將十個忠順王的忠僕親信殺死,喬裝成任盈盈的桃根仙制住抗愛瑪姑。
餘下的隨從衛士,盡皆蕭小墨親信。
蕭小墨森然道:“忠順王府世代沭享皇恩,卻不思回報,反而圖謀造反。為此,本王斬下忠順王首級之後,為免聖上寒心,決意易忠順王之容以安哈密!讓忠順王爺你死有所值。”
忠順王居然不懼,傲然道:“成王敗寇,大丈夫寧折不彎!本王死得其所,來吧!來砍下我的頭顱,本王皺皺眉頭,就不算英雄好漢!”
蕭小墨揚起金刀捎光忠順王尺餘長的長髯,後者昂然不懼。
此乃臥底之本色爾!
抗愛瑪姑忙嬌聲道:“且慢,小女子想與俠王爺你作筆交易,不知道俠王爺可否願意?”
蕭小墨見她生得黑瘦苗條,五官精美,周身透出一股野性美,更重要的是目正神寧。
於是問她身世,抗愛瑪姑便道明身世。
蕭小墨又動了心機,暗道:“我們正要對付瓦刺呢,這抗愛瑪姑既然與瓦刺首領有仇,雖然又投靠了韃靼,但是目前來說還算我們的盟友。估且暫不殺之。”
於是問道:“抗愛姑娘想與本王作何交易?”
抗愛瑪姑道:“俠王爺可曾想明白大明境內為何累年暴發農民起義?”
蕭小墨搖頭道:“這還真的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大明自開國皇帝太祖起,便本著為貧窮人士盡力謀福利之心,不惜開罪貴族士大夫及詠唱帝胄的儒學者,按理說應該深得民心才對,誰知這些農民軍隊卻屢次造反。”
抗愛瑪姑嘆道:“其實原因很簡單,只是‘久貧近利’四個字。達延可汗便聯合忠順王爺及黑心空的主人在貧民間收買那些急功近利者,讓其成為一村一鎮甚至一州之民心領袖。這些小人為了我大蒙古國的一丁點賞銀,便出賣自己祖宗,成為我們蒙古人的狗。我們讓這些小人不斷以小利收買民心,待明朝政治腐敗,時機成熟時,便讓這些小人——即你們口中所說的漢奸在貧民間一加遊說,這些無辜的民眾感念小人們的小恩小惠,便會義無反顧的追隨小人們造反。而且,其間還有我大蒙古族化名為漢人在大明朝的商賈,這些商賈會用手上的錢財收買士大夫及明朝意志不堅定的官員為我大蒙古謀利及製造階級矛盾,讓大明王朝無法順利發展。其實呢,這些可憐的百姓已經忘記了咱們大蒙古國曾經對他們祖先的非人虐待,他們看到的,永遠只是一點點的蠅頭小利罷了。試問歷朝那麼多農民起義,就算成功,又有幾個人能夠享上一點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