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就二十萬條槍。
但是他麾下的部隊現在也就十一二萬而已,哪怕是後續在擴軍幾萬的話,但是撐死了十五萬左右,再多的話財政難以支援,而且也會嚴重影響兩羅地區的農業和工商業的生產秩序。
十五萬部隊,哪怕人手一條後裝步槍,撐死了也就十五萬支啊,哪怕加上戰鬥損耗以及儲備,撐死了二十萬支。
而這二十萬支,人家福元軍械廠一年的產量就搞定了。
然後問題來了!
第二年人家福元軍械廠生產出來的軍械怎麼辦?
直接扔倉庫,這肯定不行。
停產更不行了。
頂多就是減產,但是也不能減產太多。
因為這樣一來,福元軍械廠那麼多的工人以及他們的家屬還有後面的一大堆供應商該怎麼辦?這背後涉及的可是大幾萬人的生計。
而且這年頭,軍械生意可是很賺錢的生意,這兩個廠子每年都會上繳大量的利潤以及稅收呢,真停產了,稅收直接大幅度下跌。
有同樣情況的還有南州機器局,這個龐大無比的專業火炮工廠,曾經在恆奧戰爭期間供應了整個大恆軍四分之一的火炮,產品線從輕型小炮再到艦載大口徑加農炮,再到超大口徑的攻城重炮一應俱全。
該廠在滑膛炮領域的技術幾乎已經是達到了這個時代所能夠達到的巔峰,其前幾年推出的新型一百二十毫米青銅滑膛炮,發射榴彈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千二百米,發射實心炮彈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千五百米。
而實戰中,甚至都有過一千九百米的炮擊距離的記錄。
今年開始,該廠開始生產前裝線膛炮,其中的一百毫米前裝線膛炮的效能其實還不錯,就是侷限於前裝,在有效射程以及威力上比較差而已。
軍械處報告,如果有足夠的訂單,南州機器局一個月都可以生產幾百門火炮。
如果是生產羅安軍現役的七十五毫米後裝野戰炮的話,每個月至少可以生產上百門,即便是這樣,他們還有富餘的產能用來是生產其他口徑型別的火炮。
話說,人家可不止生產陸軍火炮,還生產艦炮呢,艦炮的產量也不低。
不過南州機器局的產量雖然高,不過人家的銷路更廣一些,很多中小國家都會跑過來採購的。
怎麼說呢,好歹也是百年老廠,品牌名聲是有的,而且生產的火炮的確是質量過硬。
最近兩年,他們僅僅是新型一百二十毫米的青銅滑膛炮銷售了兩千多門了,其中大部分都是銷售給其他國家或者外州藩鎮。
其他的各類火炮也是銷售了上千門。
看到這個總數三千多門的銷售記錄後,林子然默默數了數自己裝備的火炮數量。
然後發現自己的軍隊也養不起這個火炮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