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遠的部隊也不過十五公里,最近的只有五公里。
而在京師戰役裡是多少
依靠鐵路,直接把物資中轉站設立到了距離京師南城郊
京州西北方向,可沒有鐵路,這也意味著,戰略運輸需要依靠鏡河航道,如果無法打通鏡河的話,部隊根本無法深入平南州。
所以,對於大恆帝國陸軍而言,要想進軍平南州,就必須利用鏡河作為戰略運輸補給線,就必須控制鏡河沿岸,也就必須攻克並控制鎮北城。
平南州方面顯然也是知道鎮北城的重要性的,自從京師戰役結束後,他們就持續對該城增兵。
現在情報上說那邊有八萬人左右了,但是過一段時間,該地的兵力超過十萬人是大機率的事。
面對重兵把守的鎮北城防線,大恆帝國陸軍京州方面軍也是有一定的壓力的。
這種壓力不是其他,而是彈藥供應
京師戰役結束之後,京州方面軍實際上已經是把整個北伐戰役發起前所囤積的彈藥消耗一空了,中間還補充了不少的彈藥。
現在京州方面軍的彈藥補給,基本都是依賴過去一兩個月裡持續運輸過來的彈藥維持著。
這種情況下,就使得京州方面軍打起來就有所縮手縮腳了。
但是再難也是要打,之前的京師戰役難度更大,還不是硬著頭皮強攻,現在的鎮北城也同樣如此。
而且這鎮北防線,對於京州方面軍來說要好打的多,因為鎮北城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軍事要塞,並不是什麼人口龐大的大型城市。
此城城區面積很小,常住居民也就十萬人左右,整體規模都不如普通的郡城。
城區面積小,平民小,這意味著可以避免複雜的巷戰
至於運動戰或者是野外的陣地戰,這玩意大恆帝國陸軍拿手,大不了就多耗費一些炮彈而已,大不了就抽調多幾門重炮過來。
重炮之下,啥子防線都得跪
不像是巷戰,這一炮過去,房子坍塌了,但是敵軍依舊利用廢墟堅守,而且建築眾多,地形複雜,很多時候連敵人在那裡都搞不清楚,逼得帝國陸軍在京師戰役裡,只能是玩逐步推進,攻佔一片,肅清一片的作戰模式。
也就是敵軍抵抗意志不算強烈,不然的話就算是這樣穩紮穩打,估計傷亡也會非常的龐大。
但是鎮北城,這種看似是要塞,但是在大恆帝國陸軍的將領眼中,和攻打野外防線沒啥區別,甚至敵軍收縮的更密集,這打起來還更容易。
但是這種容易也是建立在己方的火炮夠多夠大的前提下的
為此,京州方面軍已經是把兩個僅有的一百五十毫米加農炮團透過船隻調運到鎮北城前線。
但是京州方面軍覺得還是火力弱了點,他們想要把兩百毫米的火炮也弄到鎮北城外去。
但是奈何,陸軍自有的兩百毫米列車炮可沒法去,那地方沒鐵路
於是乎,陸軍方面就是找到了海軍,讓他們提供兩百毫米級別的火力支援
聽到陸軍的請求後,海軍方面也是為難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