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艘第一批次的克蘭級裝甲巡洋艦,雖然配屬的還是第一代羅海硬化裝甲(哈維裝甲),但是厚度非常厚,少數核心部分的最厚處達到了一百七十毫米,重要部分的裝甲帶厚度達到一百五十毫米。
該艦的防護設計標準,是在正常交戰距離上,核心艙,如彈藥庫,動力艙室要確保能夠抵抗兩百五十毫米普通身管,或兩百三十毫米長身管艦炮的攻擊。
主裝甲帶,炮塔,司令塔等重要部位,要能夠抵抗兩百毫米長身管級別艦炮的攻擊,而大多部分,比如炮廊則是抵抗一百五十毫米口徑速射炮的攻擊。
該艦採取的還是全面防護理念,主裝甲帶的防護面積非常大,上部裝甲都非常的厚實,並且大恆帝國自用的戰艦,裝甲佈局普遍採用傾斜裝甲!
其防護力可是相當強悍。
其他藍星各國想要讓該艦徹底喪失戰鬥力乃至戰沉,要麼用大口徑主炮來個一發入魂,要麼用兩百多毫米口徑的大口徑速射艦炮洗甲板。
至於尋常的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速射炮都無法給該艦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威脅,更別說一百二十毫米等更小口徑的速射炮了。
因為該艦的幾乎所有重要部分的裝甲厚度都超過一百毫米,而大恆帝國海軍自己測試過各類裝甲的防護能力。
三千米內距離內,採用普通尖頭穿甲彈,配發無煙火藥的情況下,九十度垂直角度,一百五十毫米四十倍口徑速射炮的有效穿深為一百毫米羅海裝甲、八十毫米的羅京裝甲,如果裝甲佈局稍微傾斜一定的角度,那麼這個有效穿深的資料還要大幅度降低。
不過如果採用軟被冒穿甲彈的話,那麼這個資料就會大幅度提升。
經過一系列的實彈測試,大恆帝國海軍得出來的結論就是,對付如今威脅最大的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一百毫米的羅海裝甲或者八十毫米的羅京裝甲就很充分了。
這也是為什麼該級艦的主要部分裝甲厚度,都是一百毫米羅海裝甲起步的緣故!
防護強悍的同時,其火力配屬也非常強悍!
不僅僅有兩座雙聯裝兩百毫米速射炮,還有十四門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以及八門的七十五毫米速射炮,六門四十毫米速射炮。
並且還擁有二十節航速。
這樣的強悍防護效能以及火力放眼目前整個藍星各國海軍主力艦,也就只有京州級戰列艦、豐陽級裝甲巡洋艦以及克魯爾王國的少數新銳可以比肩
縱觀列季王國以及周邊地區的海上力量,克魯爾王國部署在肯恩王國的西南艦隊,部署有四艘艘戰列艦以及多艘巡洋艦,實力強大。
列季王國本身,它自己也有兩艘布吉爾裝甲巡洋艦,海峽對岸的奧爾王國也有兩艘新銳戰列艦以及兩艘加林級裝甲巡洋艦。
而這一次列季王國實踐裡的另外一方迦菲亞帝國,那可是強國之一,其海軍規模位於世界第五,比奧利薩帝國海軍的規模還要更龐大一些,僅次於克魯爾王國、瓦利亞帝國、可凱爾帝國、大恆帝國。
其實力自然是強悍無比的!
這樣情況下,其實很多國家都無法理解既然大恆帝國都決定在列季王國進行軍事冒險,非要在博瓦市軍事基地駐紮了,再怎麼樣也得派遣幾艘戰列艦過來吧,要不然迦菲亞帝國隨便派個戰列艦分艦隊過來,還不得完蛋了……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大恆帝國為了能夠西南大陸查下一根大大的釘子,保障帝國在西南大陸的利益,同時扼制迦菲亞帝國的進一步擴張企圖,這派遣的十多艘主力艦,可都是最先進的戰艦。
在帝國海軍看來,如果還要想再加強該西南艦隊實力的話,那麼也就只能加派京州級戰列艦過去了。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事,
帝國本土海上防護也不輕鬆,因為該死的無盡海峽的存在,帝國海軍都是分東西兩海岸駐防,重點是東海岸,西海岸則是施行防禦策略為主。
同時面臨著克魯爾王國海軍的威脅,也要防著奧利薩帝國海軍!
因此帝國海軍的六艘京州級戰列艦加上兩艘豐陽級大噸位裝甲巡洋艦,這八艘帝國最強大的戰艦,清一色都是部署在本土沿海,被編入了第一艦隊內,充當帝國海防的基石,是不可能輕易調動的。
至於和克魯爾王國一樣,把老舊戰艦派遣到海外去,說實話大恆帝國海軍有點不放心。
老舊的無盡海級戰列艦和永林級巡洋艦還有四艘崇克級裝甲巡洋艦,因為是重點防護的緣故,防護能力薄弱。
而且舊式主炮射速又比較低,威力小,真正打起來估計還得靠升級改裝後的速射副炮。
雖然這幾年帝國對它們持續進行了升級改裝,加裝了噴油裝置用以提升動力,換裝速射副炮,不過依舊只能擔任二線任務。
本來海軍之前考慮過把這些舊主力艦的老舊主炮給拆了,換成新式的大口徑速射炮,再加強一些防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