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城門開啟,進入皇宮,在禮部官員的安排下,排成整齊的佇列。
韓楨身著隆重的大裘冕,帶著文武百官,浩浩蕩蕩的趕往南郊祭天。
此次祭天,與上次登基之時又有所不同。
上次是登基,主要是得到天帝的認可,這次則是向上天彙報自己這一年的功績。
祭品也有所改變。
忙活了近兩個時辰,正午時分,重新回到皇城,舉行大朝會。
宋承唐制,唐承隋禮,所以這三朝的大朝會不議事,而是一種禮儀,規制繁瑣。
一年之中,要舉行三次大朝會,分別是聖誕、冬至以及正旦。
聖誕並非外來詞,自古有之,乃是皇帝壽辰之日,明清時又稱萬壽節。
不過韓楨對大朝會進行了改制,取消了聖誕的大朝會,只保留冬至的大朝會,同時將正旦的大朝會,從禮儀改為年末總結大會。
“拜見陛下,陛下萬福!”
延福宮大殿之內,群臣齊齊下跪,行大禮參拜。
宋以前,不興跪拜,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頭百姓皆是如此,只行作揖禮。
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跪拜,比如祭天、皇帝登基、大朝會等意義重大的場合。
而且,中原的跪禮也不僅僅是單純的下跪,乃是三肅六拜之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女子則是反過來,六肅三拜。
一整套動作行雲流水,莊嚴肅穆,頗具美感。
而直接下跪叩拜,那是北方蠻夷的禮儀。
文天祥當時被俘,押送到忽必烈面前時,面對下跪行禮的要求時,直接梗著脖子說: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禮,可贅跪乎?
意思就是,跪拜是你等蠻夷禮節,我南人只作揖。
後來,元朝奪了天下,跪拜禮開始盛行。
朱元璋為了彰顯正統,承認了元朝,同時也將元朝的許多禮制承襲了過來,跪拜禮便是其一。
而清朝貴族女子的六肅三跪三拜,除了名字相近之外,其餘根本不搭邊,動作是滿人自行設計的。
“賜坐!”
待行完禮,韓楨大手一揮。
“謝陛下。”
文武百官紛紛跪坐在軟榻之上。
劉昌唱喏道:“諸部稟奏。”
對於趙鼎、吳敏這些趙宋舊臣不太熟悉,但山東系的官員已經習以為常。
這是要彙報各部門一整年的工作。
謝鼎作為文官之首,率先起身道:“臣謝鼎,奏內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