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說下來,雖然是在公司第一次講話,不過,在沒有多少鋪墊的前提下,楊再新下要說的意思,已經表達到位。
說到紅利,公司的管理層自然容易理解,對如何運轉也是有自身的理解。一個迴圈的產業鏈,要資金支撐,也要管理人員居中協調,督促和推動。
這個產業鏈裡,還有幾個因素是必須要解決的:資金、土地、勞動力、管理人員、渠道、市場。
這些因素設計到的方面太多太深,楊再新之前只是將產業環鏈提出來,沒講到具體的事務,但這些管理層的人,他們的細微模式就不同。
因為他們要執行,就必須考慮到能不能做下去,如何做下去。
但沒有人站出來提問,也沒有人質疑。
楊再新繼續說,“剛才,我所提出來的,只是一個框架。我來談談這個框架裡的東西有哪些。
首要的是資金。如何解決?我認為有三個途徑:農戶籌備一點,銀行貸款一點,新畦食品也出一點,具體的比例,完全可根據農戶的具體情況來敲定。
養殖、種植的場地,鄉鎮那邊多,有鄉鎮幹部、縣裡市裡協調好,不需要我們多去考慮。
勞動力的問題,如何解決?目前確實有些緊張。原因是本地勞動力基本外出務工,進廠或打短工,掙錢養家。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我是這樣思考的。先召集附近區縣的零散勞力解決突擊要做的事務,之後,佈局一旦做成,鄉鎮完全可勸止那些外出務工人員,回家做事業。
他們外出也是生活所需,他們留下,那是我們專案推動起來,讓他們看到希望。
只有我國的農民最戀家,你給他掙錢養家的機會,他會盡最大努力做好勞動。”
楊再新停下來,看著面前的人,他們都在專心聽著,也在理解楊再新給他們帶來的資訊。
“之上三個問題,可交給我來解決。餘下還有三個問題,我想請大家來幫忙。哪三個問題?專業管理人員、供銷渠道和市場覆蓋。
我想,這三個問題是大家都專業,也是你們一直在努力做得到的。在這裡,拜請大家。
沒有市場消化我們的養殖產品,再好的產品也不能轉化為利潤,那麼,我們的養殖就無法繼續。
沒有渠道,市場上就看不到我們的東西,再優秀的產品,也必須要渠道才能走銷。
當然,最最最關鍵的還是人才,公司只有吸納到大量人才,才可能發展起來。我期待你們的成長,也期待你們能夠帶出一批又一批的管理人才,吸引外面的人才加入我們的這個最優秀的團隊,因為我們有最優秀的老總!”
楊再新說道這裡,看著身邊的唐慧琪。
與會的人猛烈地鼓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