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成束,楊再新坦然以對。
面色平和,態度悠然,自信的樣子讓人看到他似乎有強勁的底氣。不知是誰先鼓掌,隨即一片熱烈的掌聲,驟然響起。
原本平靜的陳叔,不免看向楊再新,想看看他會有什麼反應。人在意外之時,更能夠看到一個人的能力。
跟在唐慧琪身後,兩人往臺上走,然後有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楊再新不說話,很自然地坐在唐慧琪身邊,微笑著。
“好了,對大家的熱情,我表示感謝。”唐慧琪說,“給你們介紹一個人,楊再新,新畦食品高階顧問。”
“大家好,我是楊再新,你們可叫我小楊,也可叫我楊顧問。
非常感謝你們認同新畦食品,併為新畦食品付出汗水和青春。
我相信大家的判斷,更相信你們努力,使得新畦食品一步一步走出來,走出江上省,走向國內,走向國際。”
這個話說得提振心情,自然有職員鼓掌。楊再新既然露面,也會讓大家對他有一個好的印象。
“感謝大家對我的鼓勵,你們能夠接受我這個不懂公司的人,我非常高興。”楊再新臉上堆著笑,“我雖不懂公司的具體營運,不懂渠道如何拓展,不懂產品如何設計包裝、不懂營銷、不懂人事管理等等。
不過,新畦食品在成立之初,是準備專攻刺梨果產品的一家公司。當然,目前國內也好,國際上也好,都沒有一家純碎做一個業務的公司。
新畦食品目前已經有一塊業務吸收進來,已經穩定地運轉,為公司造血。這是公司發展的必然,也是機遇和環境,推動新畦食品做出這樣的決策。
我是最先同省農院接觸栽培刺梨種植專案的人,對刺梨種植和刺梨果的經濟效益,是非常有信心的。
但話說回來,刺梨種植要時間,在近一年中,刺梨果產值還不大。如此,新畦食品要發展,還得先將渠道做出來。
怎麼做?我同唐總、還有公司的幾位沒見過面的老總討論過,新畦食品除了做好刺梨果產品,還應該做其他衍生出來的產品。
就像一部劇,紅火了,衍生的產品完全可開發出來一樣。我們在種植刺梨果的專案程序中,也有相應的衍生產業,那是什麼產業?
養殖業、種植業。都是刺梨種植的衍生和配套的產業。
為什麼這樣說?刺梨種植要有良果,提高產值,就必須要施肥管理。施肥的使用,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用什麼肥,才能提高刺梨果的品質?
顯然地是要用有機肥。只有有機肥才能保證刺梨果高產的同時,質量是消費者都能接受的。
我認為,我們在種植刺梨果的過程中,應該將每一步都種植環節,都做出影片,讓消費者可檢視,讓他們放心。我們的產品是綠色而且環保的,使用我們的產品,才讓他們放心。
有機肥如何得到?那就必須要養殖。牛、羊、雞鴨鵝等家禽家畜,養殖過程產生的糞便,加工成有機肥,投放到刺梨種植專案上。
這是一個迴圈,然後,養殖需要的糧食,也可在外面開發的區域裡,進行種植業。如此,種植出來的糧食,用於養殖。
那麼養殖的產品也是綠色環保的,我們新畦食品要做的,就是將這些養殖產品加工,投放到市場,拿到這個迴圈產業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