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2章 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吳奪拿起來的,是一件筆筒。

這件筆筒不是常規的圓柱形,而是方鬥形。

方口方底,上大下小,上口邊長大概十二厘米,下口邊長大概八厘米,高度大概十厘米。

四個面皆為山水畫片,畫意清麗舒朗;而從青花髮色來看,吳奪感覺應該是明晚期到清早期所用的浙料。

這件筆筒也有個問題。

太新了。

幾乎沒有使用痕跡,也沒有明顯的包漿,釉面光鮮亮麗,上眼感覺火光未盡。

火光又叫賊光,但凡出窯不久的瓷器上都有,所以有時候買賣瓷器,買家一看是新仿,含蓄點兒就會說“您這東西有點兒燒眼”或者“燙手”。說的就是新仿瓷器上的火光。

不過,乍一看火光未盡,但是細瞅之後,卻又感覺這種光亮好像不是那麼“燒眼”,光亮中還有一種滋潤感。

這件青花方鬥筆筒,經得住品。看來看去,又有點兒“真賽假”的感覺。

這一點,不能單純看,要繼續鑑定,綜合評定。

吳奪翻底。

這一翻底,吳奪不由愣了一下子。

露胎的地方和胎釉結合處,倒是沒問題,典型的康熙早期瓷器的特徵,再結合浙料髮色,還有山水的畫工特點,本來大致可以忽略太新的問題了。

但,這東西它有款兒。

首先,康熙早期的瓷器,無款的多,有款的少。

更關鍵的是,這個款兒,是六字篆書款:大清康熙年制。

康熙朝的瓷器,六字楷書款最多,四字楷書款“康熙御製”也能見到;但是,篆書款,實在是極為罕見。

反正吳奪是沒見過。

這個“沒見過”不僅是指實物,而且包括圖片、書籍以及查閱過的所有資料。吳奪頂多也只是聽說,康熙晚期曾經偶爾出現過。

但是,這件青花方鬥筆筒,綜合來看,卻又以康熙早期的特徵為主。

如此一來,這件筆筒就不得不讓人生疑了。

加上特別新,特別亮,就算是高手,也很容易Pass掉。

可吳奪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高手。

正當吳奪準備好好聽聽的時候,原先坐在八仙桌邊喝茶的那個胖乎乎的禿頂老頭兒過來了,“後生仔,鐘意呢個筆筒?”

“是啊,正想好好看看呢!”

“餒唔系已睇咗好耐嘞?”

胖老頭兒說的是粵語,第一句吳奪勉強聽懂了,但是第二句實在沒聽懂,“不好意思啊老先生,我對粵語······”

“噢,我係說,你不繫已經看了好久的嗎?”胖老頭兒說普通話有點兒吃力,但也不是不行。

“我剛才,看的是外表;我現在,要聽聽它內心的聲音。”

“哈哈哈哈。”胖老頭兒大笑,“你好幽默,你聽。”

房衛國此時站在他倆對面,也在看一件瓷器,他看的瓷器是一件鳳尾尊,他是奔著最大的器型先上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