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蔚藍的故事被徹底整理了出來,歷經千辛萬苦才透過這個遊戲當中各個關卡的玩家,映照著遊戲劇情,突然恍然大悟。
各大遊戲論壇也掀起了全新的討論熱潮、
“這居然是一款講述對抗抑鬱症故事的遊戲?我靠,當時玩的時候太上頭了,根本就沒怎麼關注劇情。”
“有沒有一種可能,塞萊斯特山只存在於瑪德琳的幻想當中?
所謂爬山的過程,就是瑪德琳自己在對抗抑鬱症的過程?”
“所以,我們在爬上當中遇到的那些阻礙,那些困難,實際上就是抑鬱症患者們所面臨的心靈困境。
真沒想到,能夠透過一個遊戲去切身感受到抑鬱患者內心所面臨的那些掙扎。”
“說塞萊斯特山是假的倒也不必,至少西奧、奶奶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幫助,瑪德琳最後才能成功的跟自己和解,選擇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最終成功登上山頂啊。”
“要我說蔚藍最牛逼的地方,還是故事跟遊戲流程的完美契合吧。
就是在這爬山的旅程當中,我們玩家也能切身感受到瑪德琳本人的那種掙扎,她所面臨的困境。
說真的,在第六章瑪德琳一次又一次的衝向壞德琳的時候,簡直就是整個遊戲的大高潮。
我玩了以後完全不想停,一直到最後成功登頂,那種滿足感真是無與倫比的爽快。”
“瑪德琳以為自己只要能夠登上塞萊斯特山,就能夠徹底的拋棄自己的負面情緒,徹底的從抑鬱症當中擺脫出來。
但就在即將登頂之前,她卻被壞德琳推下了山底。
奶奶其實說的很對,瑪德琳只有跟自己和解才能夠登上山。”
“真的,最後兩人合體爬山的過程當中,內心畏懼的居然是壞德琳,她擔心要是失敗了她們會怎麼辦。
但瑪德琳說她也能接受的時候我真的哭死了。”
一個遊戲最終能夠帶來一種怎樣的影響,除了由遊戲本身的質量所來決定之外,玩家們的體驗、感觸,也將是昇華的一環。
《玩蔚藍有感:或許我們都應該跟自己和解》
《蔚藍:抑鬱症患者的自我救贖之路》
《每個人都應該去試一下蔚藍,至少也應該雲一下劇情》
無論是遊戲領域的自媒體博主,亦或者只是單純愛這款遊戲裡到骨子裡的玩家,都開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解構著蔚藍。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己也在被蔚藍解構。
為什麼要登山?因為山就在那裡。
也正是當全網都在討論,有關初心這個全新遊戲在藝術性方面的巨大突破,以及在人文關懷方面的成就的時候,卻還有一小部分遊戲自媒體人,開始另闢蹊徑的去宣傳蔚藍。
《蔚藍:用遊戲音樂對映心理空間》
“蔚藍,初心由近期釋出的一款平臺跳躍類動作遊戲。
相較於她可愛的畫風,女主說話間喜歡嘟嘟囔囔的可愛音效,遊戲本身所討論的核心卻無比的嚴肅,心理疾病。
無論是女主瑪德琳本身的抑鬱症,亦或者遊戲當中那些濃墨重彩描寫過的配角。
如酒店老闆奧希羅的焦慮症,西奧的微笑自閉症……
這些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命運讓他們聚焦於塞萊斯特山,並且由此開始了一場心靈之旅。
瑪德琳曾經和西奧聊過這座山存在的特別之處,或許,這座山本身就是他們心理情況的具象化。
正如我們在遊戲當中體驗到塞萊斯特山的難度,在生活中,當瑪德琳等人在面對心理疾病當中所遇到的困境,只會比我們在遊戲當中的挑戰更加的艱鉅。
而對我而言,遊戲的音樂也異常清晰的具象化了這些負面情緒的衝突。
清晰到令我不寒而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