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所憂慮者,無過於選官!
此為邁入官場第一步,能否有一個良好的開局,直接事關往後餘生的政治生涯。
假如沒有氣運入體,改善這具軀體腐朽本質的話,他可能還不會滋生出巨大的野望。
然而現在,大丈夫居於天地間,豈能鬱郁而久居人下!
他想要試一試,試著一步步走上去,走得又快又穩,直至觸控到人臣的極致。
若不能流芳千古,那便遺臭萬年,誓要推翻了這腐朽的大明,還天地一片風清氣正。
只是,思慮良久,范進仍舊不得其法。
原軌跡范進的路子實在是太難複製了,飄零半生,被糊塗試官耽誤了幾十年,直到五十四歲中舉,遇上範母亡故,竟毅然而然地選擇遵循古禮,堅持守孝三年,一日不少。
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信念在支撐著他?
是孝?
不,是禮!
讀書人丁憂,一般是三個月、半年,了不起就是一年,然而范進在人生最關鍵的時間點,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守孝三年。
要知道,三年孝期一過,他便是五十七歲高齡了啊!
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封建時期,連六十都是高壽的情況下,五十七歲毫無疑問已經走到了人生道路的尾聲。
在常人眼中,很可能這已經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場會試。
一旦錯失,註定抱憾終身。
范進的時間實在是不多了,他甚至很有可能活不到孝期結束後的下一次會試。
如果范進籍籍無名,才幹不顯的話也就罷了。
但隨著周學道把范進的文章陸續推薦給各路當道大老,在上層人士群體裡,范進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
如此情形之下,范進心中若是半分動搖,守孝三月期滿,即刻啟程參加會試,要不了多久就能平步青雲,官運亨通,以慰平生所願。
然而,在如此巨大的誘惑面前,范進自始至終卻甘之如飴地選擇堅持遵循古禮守孝,以幾乎放棄堅持了一輩子的舉業為代價,依然義無反顧地堅守心中的孝、心中的禮。
此事一經傳開,可以想象范進在仕林之中的聲望,究竟會達到了何等地步。
這不是愚孝,這是感天動地的至孝!
在皇帝眼中,范進更是歷代帝王孜孜以求的臣子的完美化身,無人能出其右。
這是一個把禮當作了信仰,願意為信仰而死的人。
這樣一個人不提拔重用,那麼又該提拔重用誰呢?
這才是原軌跡范進自中進士之後,起步就是清貴的御史,短短數年便官至山東學正的關鍵!
要知道,山東可是禮教聖地,在封建禮教時代,擁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山東學正更是天下學正之首。
可以說,自范進邁入官場開始,皇帝對其培養路線,就是把范進推成仕林名宿,天下文人表率。
在帝王的心思裡,倘若全天下人都學范進,那麼天下也就太平了。
想通其中關鍵,范進對於複製原身軌跡已經不抱任何希望,更別說還要‘獻祭’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