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此事的,不單單是酒樓談天時才有,街坊鄰里的大媽們一樣熱衷於此。
某家境比較殷實的嬸子,和身邊一個婦人聊天:“這個好,雋州有種夾絲棉布,顏色和花樣都好,又便宜耐穿,我家閨女最是喜歡。我這就回去和家裡人商量,一定要買些回來。”
身邊一個婦人詫異道:“買幾尺花布而已,嫂子你的家境好,用不著商量吧?”
先說話的嬸子笑道:“你這就想少了吧?好遠的路,又要給信局代購的郵資,咱買這一次,要算值了才行。自然越多買越合算,我準備給家裡每人都買上一身衣裳的布料。過不久就是大年了,多買了也閒不下。”
“果然是這樣啊,”婦人恍然大悟,“嫂子你且等等,我也回去商量一二,和你搭個伴,咱們也好相互分攤些郵資。”
“嗯嗯嗯。”那位嬸子笑盈盈的點頭。
這布料一準兒得買值了,從那麼遠的地方買回來好料子,郵資和一來一往的盤纏相比,連盤纏的零頭都不足。
如今,還有人幫忙分攤郵資,多好的事兒啊。
…………
誠運投遞代購的事兒,在通州被議論的如火如荼。
另一邊,誠運投遞另一個合作方的廖清溪,看著一疊開辦信局的計劃書。
當看到涉及到代購這一項時,忍不住嘖舌。
袁冬初構思的代購業務,是妥妥的兩頭通吃啊。
一邊賺著代購委託人的郵資,另一邊,還打算和買賣商家洽談長久生意的代銷佣金。
別家商賈做販運生意,還得自己掏銀子買了貨物,路途迢迢運往目的地。
接下來,或者放在自家店鋪,等人上門來買。或者少賺些差價,以低於零售的價錢再販一次,兜售給別家店鋪。
這其中還存在著風險,若販來的物品看走了眼,沒什麼人稀罕,說不得,就得壓著銀子了。
一時賣不出去,或者砸在手裡也大有可能。
可誠運投遞做的,只要從異地帶回物品,立即就能轉手換回錢財。
如此保險的販賣生意,不但能賺錢,還不用擔著商籍的低等身份,這是鑽了好大的空子呢。
誠運投遞照著這樣運作下去,好處都讓他們得了。
“此女著實厲害,比不了啊。”廖清溪連連嘆息著,把那疊文書交還給卓遠圖。
看文書之前,他說替廖家投了份賺錢的生意,多多少少還有點不確定,頗有些自我安慰的成分在內。
可現在,這種不確定是一點兒也不用有了。
不能比啊,人家平民之家的孩子,還是個女子,真不知如何養大的?
廖家家大業大,族中又有各種田地、租賃賬目做實物培養。
可結果呢?無論嫡支還是旁支,整個家族也沒培養出一個有本事的兒郎。
廖家這樣的大族,歷經十幾代,能做到守成已經很不容易。
就算家裡囤著銀子,想做點什麼營生,卻是無從下手。到最後,無非就是開家布莊、綢緞莊,弄個酒樓、買點地。
收入是穩,但也僅僅是穩,供應一個大族花銷之後,略有盈餘而已。
廖家好幾代人,已經不敢有更進一步的想法,能守住當下就很好了。
可在他手中,就尋到了這樣的機會,廖家有了更進一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