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府管家問的含糊,劉嬤嬤原本不需要明白回答,只要在“嗯”“啊”之間有個別樣的眼神,管家就能領會個大概。
但劉嬤嬤卻笑著說道:“大奶奶雖是首次出遠門,卻進退有度,即使卓府那樣的大宅子,大奶奶也能應對得體。我們盡心服侍之餘,還頗得大奶奶照應了。”
秦府管家聽了劉嬤嬤的話,只稍稍意外了一下,便隨口應一聲:“如此甚好。”看起來對這個回答也有心理準備。
接著又稍稍躬身,對秦向儒說道:“大公子和大奶奶遠路回來,還是先回去歇會兒。府裡備了馬車,午飯後小的幾人服侍公子和大奶奶,咱們還得趕回宅子過年。”
正說話間,小滿帶了兩個小子,扛著箱子、提著包袱的、就尋過來了。
順便的還招呼了一旁的周來運夫婦。
他們先和秦府管事互相見過,都沒輪到周彩蘭和父母說話,小滿又是笑道:“您幾位還要在這裡聊嗎?要不,我讓他們兩人先把秦公子的隨身物品送回去?”
管家看一眼……東西不少啊……
秦向儒卻是沒注意管家的眼神,連忙回應小滿:“都回都回,有話咱回去說。”
又特意對周來運夫婦說道,“岳父岳母大人,咱們回去歇會兒,吃過午飯一同回延浦鎮。”
…………
劉啟元、秦向儒一行人回來的倉促,卻不影響他們和家裡人熱熱鬧鬧過個年。
尤其今年,跟著顧天成扛活兒的兄弟本就不少,開始做河運和投遞業之後,最先得益的就是牧良鎮這班兄弟。
除了跟船跑河運,還分出去不少在投遞行做事,大多都是派往別地分號坐鎮,屬於管事級別。
牧良鎮和易水縣的投遞事宜,卻是又在當地招了不少人。
可以說,自從誠運南北開始運營,給很多人創造了就業機會。大家有事做,有工錢賺,日子自然就有改善,而且改善的幅度還挺大。
以牧良鎮為中心的上下游城鎮,好多窮人之家這一年都過得前所未有的好。
日子好起來,究其原因,都是顧、袁兩家經營河執行和投遞行帶來的。
於是這年的初一初二,顧天成和袁長河家分外熱鬧,拜年的人簡直扎堆兒。
前一堆兒還沒走,後面扎堆兒的已經到了,熱鬧的不行。
倒是秦向儒小兩口回了延浦鎮,算是躲了清靜。
顧天成原本準備了禮物,打算初一便去給未來岳父拜年。結果出現了這種情形,來客絡繹不絕,他根本抽不出時間。
顧母在通州買了丫鬟和婆子,便尋了媒人。
婆子送去袁家,隨身侍候袁冬初,兩家的親事在他們從通州回來後,便正式定下來。
這是定親後的第一個大年,顧母和顧天成都很重視。節禮之前就送去了,另外還計劃了大年初一給岳父大人拜年。
卻沒想到家裡會如此熱鬧。
顧天成本想抽空溜號來著,卻被顧母攔下:“袁家也是誠運東家,冬初還掌管著投遞行,袁家的人和這裡不差多少。”
顧天成也是想起,拜年的人的確說過,一會兒還要去袁家的。
幸虧他娘提醒,否則他提著禮物去了岳父家,最大的可能便是被大家圍觀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