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水筆製成,之所以會在卓遠圖面前展示,是卓遠圖已詢問的姿態提出的。
卓遠圖從一開始就對蘸水筆很有興趣,而鴻江船廠本就是一個龐大的潛在客戶。所以,當週彩蘭串門時提起,筆尖已經改進幾次,差不多成功了,袁冬初便和秦向儒約定,在鴻江船廠驗看蘸水筆的成色。
展示結果,不單單讓卓遠圖堅定了使用蘸水筆的決心。
而且讓他再一次認識了袁冬初、或者說誠運的能力之強。
多少年來,在文字書寫上,毛筆一直佔據著無法撼動的地位。
而袁冬初和秦向儒,改變毛筆穩固的書寫方式,只用了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就拿出足以改變毛筆原本穩固書寫地位的蘸水筆。
透過袁冬初和秦向儒的書寫展示,證明這種書寫工具,極具實用意義。
再看銅製筆尖的製作,著實用不了多少材料。蘸水筆本身就很耐用,而秦向儒還演示了更換筆尖的操作。
袁冬初和秦向儒這生意,做穩了啊。
和鴻江船廠打交道這麼長時間,相互已經很信任。演示過的蘸水筆,袁冬初當即便鴻江船廠留下兩支。
卓遠圖當然也很領情,笑著說道:“秦公子的試製已經成功,袁姑娘再和廖大老爺談合作,便是有利的一方了。”
對誠運這幾個年輕人的行動力,他算開眼界了。
難怪袁冬初面對廖清溪時,會那麼從容不怕,一點兒沒打算讓步,人家有底氣的。
何東平一邊收起兩支蘸水筆和三個筆尖,一邊贊同的連連點頭。
袁冬初卻是笑道:“廖大老爺財大勢大,定能找到能工巧匠。想來用不了幾日,廖家拿出來蘸水筆,一定有我們比不了的長處。”
卓遠圖微笑,不置可否。
以廖清溪的出身,他對筆墨的要求,就算一再降低,也和講究實際的袁冬初不一樣。
…………
廖清溪掌管廖氏庶務多年,經驗和能力都很出色。
面對袁冬初,他欠缺的,是千年的經濟和工業積累。可以在牽強一點的話,那就還有百年科技和資訊迅猛發展,帶來廣見博聞。
廖清溪憑著廖家家財,和他本身的老道,即使沒有袁冬初的詳細提示,動手時間也稍遲幾日,但廖家拿出的蘸水筆試製品,只比秦向儒晚出了一天。
通州之地繁華,相應的,手藝人也比其他地方更多些。廖家在蘸水筆的製作上,便是選了通州手藝最精湛的幾個銅匠。
有袁冬初給的羽毛筆做基礎,幾個銅匠各展本事,做出來的東西賣相著實不俗。至於書寫嘛,那就是仁者見仁了。
他興致勃勃,帶著一切盡在掌握的心情,通知了袁冬初,並把卓遠圖請來廖家做中證,但事情卻大大出乎他的預料。
卓遠圖倒是不爽約,按時按點兒的來了。
只是,當廖清溪顯擺廖家蘸水筆已經制成,還賣關子、並不拿出實物時,卓遠圖卻不怎麼有興趣的表情,一點兒不好奇。
廖清溪還不自知,得意洋洋的說道:“我派人通知袁冬初時,那妮子答應的甚是爽快。看起來,他們的蘸水筆也做出來了。”
沒壓力。
袁冬初率先起步的嘛,說不定他們很早就開始籌謀此事,早一步做出來很正常。
只是幾個小傢伙而已,秦向儒又不是專業工匠。僅憑他一己之力,難道還能給他們做出花兒來不成?
卓遠圖對廖清溪的話表示贊成,沉穩道:“嗯,他們的確做不出花兒,但他們的蘸水筆用起來很順手。”
廖清溪聞言,就是一呆。
聽卓遠圖的意思,他已經見過、甚至用過袁冬初的蘸水筆?
很順手嗎?
他上下打量卓遠圖幾眼,能讓卓大官人認可的物什……誠運的蘸水筆,除了使用簡便、節省書寫費用,在使用上也能比毛筆流暢自如嗎?
“你怎麼知道的?他們給你看過?”廖清溪提出疑問。
卓遠圖回答的誠懇:“嗯,送了我兩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