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幾個文臣相互交換著眼神,瞬間就有數了。
只不過,顧林在皇帝打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他另娶的湯氏的孃家,也給了當時的義軍大量資助。
這事兒道德層面的追討,自然就不好提了。
接著,幾個老臣才把握到顧林密報的關鍵內容:投遞行,是顧林的兒子在經營。
所以,一個民間經營的生意,才被皇帝拿到他們幾個重臣面前。
這還用商議?顧林兒子經營的信局,必須打掉啊!
廖相爺驚愕之餘,便是深深的遺憾了。
挺好一個行業,經營的人固然得利,於國於民也的確好處多多。但和顧林牽在一起,卻是不能繼續下去了。
廖賢舉對誠運投遞的瞭解,比姜知幾更多。
根據廖清溪來往信件瞭解到,誠運投遞那個叫袁冬初的女子,是關鍵的經營者。
若換別家來做,估計是經營不下去的。
可惜了。
皇帝沒讓這幾位繼續發散思維,當下便講了投遞行的經營狀況,之後詢問幾位重臣:若誠運投遞照此發展下去,對大河上下游的經濟繁榮有多大助力。
另外,皇帝還略提了一下,這個叫顧天成的人,他主營的其實是河運,截止到現在,這個方向依然沒變。
能在開國之初坐上相位的,自然都不白給。
皇帝這麼一提醒,這幾位立即醒悟,如果有便捷頻繁的資訊渠道,各地資訊能快速傳輸,的確可以帶動各地的運輸貿易,盤活各地物資。
一個如此重要的行業,卻並非顧天成主營。那麼,他謀的是什麼?
首輔張靖皺眉沉思,但只是片刻,眉頭便舒展開來。
“陛下。”張靖起身。
皇帝做了個手勢:“坐下說。”
張靖依言坐下,說道:“若誠運投遞的經營狀況如此有效,並能真正貫通上下游,就很有做下去的必要。”
另外幾人雖然明白投遞行對貿易繁榮有積極作用,但有顧林在那兒橫亙著,投遞行的經營規模越大,就越容易讓人不放心。
最終到底能起到什麼作用,這個結論很不好下的。
皇帝卻點了點頭,示意張靖繼續說下去。剛才他提起河運時,分明看到張靖神色間有明顯的變化。
張靖沒辜負皇帝的期許,他接下來說的便是河運:“能把附屬行業做出如此規模。那麼,這個顧天成對河運一定有更深的期待。”
皇帝也這麼想,但沒把握到關鍵。
張靖接下來的闡述,竟是和袁冬初、顧天成的設想無限靠攏了:
“大河是貫通南北的重要運輸渠道,但數量龐大的運輸船隻,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