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文連武兄弟兩人沒那麼多想法,只是單純的看見大姐回家,很是高興。
尤其連武少年心性,早忘了連家接收易水縣點心鋪子時,人們對大姐和離指指點點,對他們造成的困擾。
他進門看見連巧珍,上前就拉著連巧珍的衣袖,急著問了句廢話:“大姐你回來啦?”
“可不就是回來了?”連巧珍笑著應道,她很喜歡這個小她五歲的弟弟。
之後,就引出連武一疊聲的追問:
“大姐,那你是回來看我們的嗎?”
“通州是不是很大、很熱鬧?”
“人們都說你的點心鋪子在通州名頭很響呢。你回通州時能不能帶上我?我會幹很多活,不吃閒飯的。”
孫氏在一旁聽著,臉色就不太好看:“哪有你這樣對自家姐姐的?你姐才回來,你就想著趕她走?”
連武委屈,連忙辯解:“我沒有。”
連巧珍趁機轉開話題:“我給你帶回好吃的、好玩的。”
“嗯,咱家巧珍很惦記家裡呢。”孫氏這話是對連茂才說的,邊說邊把一旁放著的大包小包又攤開一次。
連巧珍在通州逗留的兩天,除了急著結束生意、轉租鋪子,也花時間買了些通州特產回家。
回程中,搭乘客船沿岸停靠時,若岸上有特別的事物,她也會做買些做補充。
她帶回來的好幾個箱籠,其中便有給家人買的禮物。
有放得住的食材和乾果、水果等物,也有衣服布料,還有不少家常會用到的小件器具和擺設。
通州並不盛產絲綢布匹,但作為交通重鎮,也有貨物集散地的作用,衣料等物就是必不可少之物。
今日和孫氏在家時,連巧珍已經把她帶回的禮物抬進屋裡,給她娘一一看過。
箱籠和包袱開啟時,好些耀眼的東西,把孫氏看的好一陣眼花,每一樣都愛不釋手。
這時家人聚齊,她也是巴不得把那些物件再看一遍,讓丈夫和兒子也跟著高興高興。
當下便把所有吃的用的、和各種衣物面料重新拿出,喜滋滋的給一家老小過目。
衣服的尺寸拿不準,所以連巧珍都是買的綢緞和細布衣料。
還有冬日的帽子和暖手袖筒,夏日的髮帶頭巾、涼坎肩兒等物通用性很強,家裡每個人都有一份。
連茂才心裡惦記著事兒,只是心不在焉的掃上一眼。但連文連武兩個少年人,看的那叫一個激動。
直到孫氏小心翼翼捧出兩個匣子,看到裡面各有一套銀底鎏金手鐲、耳環和簪子,連茂才才有了點動容。
這兩套首飾是連巧珍給兩個兄弟買的,備著給他倆娶媳婦。
這兩套首飾,孫氏看第一遍時,就喜歡的不得了,心下熨帖之極。
果然還是閨女貼心,知道爹孃的心思,作為長姐,更是懂得照顧兄弟。
連茂才看到這幾樣首飾,原本沉鬱的心情也有了些緩解。
這段時間,連家一直讓人在背後戳戳點點。雖然家裡拿到兩個賺錢的鋪子,但連茂才一點沒覺得高興。
而連巧珍突然歸來,顯然也不是什麼好事。
要知道,前段他閨女和離,可是半點沒和他們打商量。除了捎來一封讓他們接收點心鋪子的信,根本沒提她會回家,更是直言不讓他們去通州看望。
這才過了多久,那個心硬到不行的閨女,突然就回來了。只看滿院子的僕人,怎麼看也像是被人抄了老底,不得已才收拾家當,回鄉避禍來的。
但不管怎麼說,總是自家閨女。雖然和離,卻也知道給孃家爭取了點心鋪子。如今避禍回家,還惦記著兩個兄弟的親事,也算沒白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