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初這兩天忙著陪老爸,方大太太和卓靜蘭那邊更是忙碌,準備儘快返回通州。
好在卓靜蘭滯留是在辦正事,武全縣也有吳家的田莊和管事,對籌建投遞行多有協助。
同時,吳家在武全縣的投遞加盟分號,也和誠運投遞行同步進行。
誠運投遞和文家族人的衝突,曾盛庭是透過詢問曾茹和袁冬初三人得知的。而吳家,卻有田莊管事和加盟分號的人傳信。
吳家不但聽說了此事,而且還把現場的情況瞭解的清清楚楚。
卓家在誠運投遞有不少的份額,這個吳家是知道的。甚至廖家在其中的一成股,吳家也有了解。
但袁氏女子所說的顧大將軍,這是怎麼回事?
吳大老爺心中疑惑,卻不好因這件不一定真實的事,就去找方大太太或袁冬初詢問。那樣有失身份,會顯得很不沉穩。
種種原因和對前景的權衡之下,雖然眼看就是兩家婚嫁之日,吳家卻對未來兒媳逗留在外未有任何不悅。
甚至方大太太一行人返程在即,吳家還琢磨著,得有所表示。
吳家作為未過門的夫家,不好請卓靜蘭上門做客。彎彎繞繞的,杜家便做了這個中間角色,表示一下慶州對卓家太太和女兒的盛情。
杜家也是慶州的望族,家世地位僅次於吳家。
杜家的帖子在卓靜蘭回來的當日晚間,便送到曾家。
三份帖子分別是邀請卓家方大太太母女,趙太太和兒媳、以及兩個女兒,另一份則是單獨寫來,邀請袁冬初的赴宴的,相當給面子。
第二天一整天,袁冬初陪著老爸,幫忙接洽安排裝貨事宜,實實在在陪了陪父親。
第三天黎明,東邊的天空剛見亮色,停泊慶州碼頭的誠運三條貨船,起錨揚帆,袁冬初和滿是不捨的老爸揮手道別。
三條大船在朦朦晨霧中遠去,一直看著貨船沒了蹤跡,略有失落的袁冬初才收拾心情,返回曾家,忙著整理衣衫配飾,準備去杜家做客。
申時末,袁冬初所在的三輛馬車從曾家魚貫駛出。
杜家幫忙吳家宴客,主要賓客就是方大太太和卓靜蘭。門外迎客的管事、僕從自然格外關注卓家來客。
曾家馬車剛出現在杜家門外,便有管事過來迎接。躬身見禮之後,便指派一個小廝,引領馬車直接進府。
走不多時,馬車已停在杜家二門外。
此時迎客的人,已經換成了內院的婆子僕婦,再往後一些的位置上,站著杜家大奶奶和二奶奶。
眼見的曾家馬車停下,杜家兩位主子知道正主來了,忙笑盈盈的上前。
一個招呼熟識的趙太太,一個迎著方大太太過去。笑意盈盈中,兩人還不忘把視線投向第三輛馬車。
袁冬初乘坐的車上還有曾茹,因趙太太一方的人有點多,而曾茹更願意和袁冬初同坐,一路上說說笑笑的,會更開心、更隨意一些。
同是慶州上層家族,曾茹對杜家很熟悉,一下車就拉著袁冬初,還有幾步距離,便根據杜家兩位主子的衣著首飾不同,低聲給袁冬初做著介紹。